-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产业和其价值链探究文献综述
马铃薯产业和其价值链探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到2000年时世界上共有144个国家种植马铃薯,而从马铃薯的消费状况来看,也是许多国家重要的食品之一。马铃薯的种植和消费都比较多的原因是其用途广泛、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其种植较其他作物来讲更加简单。而对于马铃薯产业及产业价值链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对于马铃薯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马铃薯产业价值链的分析从而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其次,广泛研究马铃薯产业价值链还可以扶植一部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马铃薯产业,使其发展成为当地优势、主导性产业,对地方发展和减少地区发展差距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对于种植马铃薯的农户来讲,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确立农户们在整个价值链条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建议来增加其收入、优化价值分配方案、减少收入差距,以达到富国强农的目标。
由于以上特点,学术界对马铃薯产业及其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较多,但鲜有文献综述类的文章。因此,本文力图对马铃薯产业及其价值链的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希望为研究马铃薯产业及其价值链的学者提供借鉴。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对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一般性问题的研究
1.马铃薯产业现状分析
罗万纯(2005)研究了中国薯类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指出中国是生产和消费马铃薯的大国,但在马铃薯的出口上却没有显性的比较优势,而出口量少的原因是我国目前的薯类加工业比较落后,且薯类品种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陈华宁(2008)从生产、消费、加工、贸易多个角度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评测了未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孙东升(2009)在中国马铃薯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分析了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制约因素及趋势,得出虽然我国近几年在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生产和加工环节上依然有一些诸如马铃薯产业科研相对滞后、生产水平低、加工专用品种少和科技创新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发展趋势的结论。杨海鹰、云庭(2010)在分析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与市场发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严格的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建设规模化、工厂化的原种生产体系,建立规模化、机械化的良种良法配套的种薯繁育基地,以提高种薯的繁育能力;建立种薯市场的准入制度,规范种薯销售市场等种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初步思路和建议。
2.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因素的分析
李勤志、马文杰、冯中朝(2008)利用1998-2005年这8年我国8个主要大中城市马铃薯产量及其相关生产要素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固定样本数据模型,分析了此8年间影响我国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杨勇、白永平(2008)利用2003—2005年全国20多个省(区)的数据,以产量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集中度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部分省(区)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状况,从而得出了我国马铃薯在单产、规模、集中度、综合反映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区)。李勤志,冯中朝,李然(2009)采用DEA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3.我国的马铃薯产业与先进国家的对比分析
李崇光,章胜勇(2008)从马铃薯生产和产业结构两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的马铃薯产业,认为从马铃薯产业的整体发展来看,中国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而造成这一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马铃薯的商品化程度和加工比例都严重偏低。谢开云等(2008)比较了我国和一些先进国家马铃薯产业中的种薯质量、生产的投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专用品种的应用等,得出我国马铃薯在生产上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王伶(2009)以世界马铃薯生产、贸易的历史及现状为背景,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和国际市场价格四项指标测算和分析了我国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情况。
4.马铃薯产业趋势分析
刘洋,罗其友(2010)运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从全国和主要城市这两个层面上测算了1998—2008年间中国马铃薯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构成变化。
5.我国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分析
吴承金(2009)对中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我国马铃薯产业在种植规模、经济效益、营养消费、粮食安全、食品加工和工业原料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李勤志,冯中朝(2009)采用区域优势分析方法对各区域、各省马铃薯生产的地区优势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马铃薯生产最具优势的省份集中在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而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在马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