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五夫镇朱子故里旅游景点介绍.docxVIP

武夷山五夫镇朱子故里旅游景点介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夷山五夫镇朱子故里旅游景点介绍  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它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莲池十里,又称“莲花之乡”。五夫镇历代名人辈出,是著名词人柳永、刘氏三位才子、胡氏五贤和朱熹的故乡。 五夫镇里最能集中体现朱熹及共先辈功业的地方是兴贤古街。这条古街,早在中晚唐时,即具雏形。到了宋代开始兴旺,在南宋后期,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店铺商肆密布,名人学者云集。古街由6个街坊组成,全长1000余米。街中牌坊林立,石坊门上镌刻着多位历史名人手书的横额。街中的著名建筑有兴贤书院、朱子社仓、朱子巷和五贤井等。其中兴贤书院约在南宋孝宗时肇建,是朱熹当年讲学授徒的地方。书院门牌楼高耸,构筑精巧,门饰砖雕花鸟人物,造型雄伟凝重,蔚为壮观。景点信息 地址:武夷山市五夫镇 门票:60元(含讲解费10元) 交通:从武夷山市区公交公司对面乘车到五夫里可乘中巴车,车程一个多小时,票价12元。  住宿:当地住宿的地方在紫阳楼,条件不是很好,没有专门洗澡的地方,也没有厕所的,大多还是回到武夷山度假区或者市内住宿。景点地图景点相关资料一、五夫镇概述 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它始于晋代中期,原 隶属建阳,迄今1700余年。 自古有“邹鲁渊源”之美称,历代名人辈出。相传早在晋代 即有一蒋姓官五大夫。用当今的眼光遥望文风蔚然,好词遍地的宋代,会油然感叹:五夫的确不是个寻常的村落!在北宋,这里走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著名词人柳永,而到了南宋,在朱熹到来之前,五夫的刘氏家族就已经名满士林。刘氏家族中的刘子羽和弟弟刘子翚,当时已是知名的道学家,刘子翚不但通经学,又具出众的诗才,此外,被誉为理学第二名贤的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也出自五夫;当然,最负盛名的要数一代理学宗师、南宋的朱熹了。朱熹,是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著名学者蔡尚思说:“东周出孔丘, 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 泰山与武夷。”以朱熹为代表的朱子理学文化,构成了中国宋至清代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朱熹自15岁遵亡父命奉母投奔义父刘子羽起,在五夫生活、讲学近五十年。在这里相继撰写和编次了《程氏遗书》、《论语精义》、《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西铭解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伊洛渊源录》、《程氏外书》、《近思录》、《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诗集传》等二十余部著述。(朱子巷)二、五夫朱子文化之旅  主要景观有二处:一是朱子故居--紫阳楼;二是兴贤古街。  兴贤书院 位于五夫镇兴贤古街,建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年),为纪念理学先贤胡宪而构筑,朱熹学有所成后,曾在该书院讲学授徒。之所以名为“兴贤”,民间传说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书院门牌高耸,构筑精巧,造型古朴,全部建筑共分三进,前进为正堂,分下廊与上厅,下廊设有两厢房;二进为书院,分左右两院,正进为文昌阁。兴贤书院曾是朱熹弘讲理学,以文论道之所,现今在书院内可欣赏到仿朱熹笔体而写的“继往开来”等堂匾和各式楹联。 朱子巷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熹14岁时家时突发不幸,父亲朱松病逝,去世前将儿子托给原武夷山籍的挚友刘子恽、刘勉之、胡宪教养。于是,朱熹随母移居到武夷山五夫里,从此朱熹定居五夫里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这条巷子是五夫中和坊与儒林坊(古名)的交界线,上行是中和坊,下行是儒林坊,原全长300米,现仅存138米,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 紫阳楼 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近50年。紫阳楼位于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传说,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边苦读时,触动灵感,信手写就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紫阳楼构筑风格庄重典雅,一楹两进,前进为朱熹书斋及寝室,朱熹为不忘父老,以父号取名,将寝室命名“韦斋”,将书房命名为“晦堂”。中堂悬匾曰:紫阳书堂。表示不忘其祖籍徽洲婺源(今属江西)的紫阳之意。 朱松墓 朱松墓是向游客阐释朱子孝父思想的好去处。该墓所在地原在五夫里范围之内(现属上梅乡),朱松逝于建瓯,朱熹扶柩前来五夫定居,把父墓也建在五夫。该墓于1997年由朱氏后裔朱祥林重修,碑文由著名文史学家何满子撰写。墓地有朱熹手植的杉木林,绿荫遮天。 朱子社仓 朱子社仓坐落在五夫镇凤凰巷内,是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1171年)创建,因社仓地址在五夫里,又名“五夫社仓”。社

文档评论(0)

y20062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