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制度
一、官学
1、西周
天子太学——辟雍
诸侯太学——泮宫
地方——乡学
西周:学在官府
春秋:学在四夷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孟子·滕文公上》:“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2、汉代
中央——太学
地方——学(郡)、校(县)、庠(乡)、序(聚)
教学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惟一内容,《论语》、《孝经》为公共必修课,《五经》为专业选修课。
教学方法:严守“师法”、“家法”
3、隋唐
中央官学——国子学(三品以上)、太学(五品以上)、四门学(七品以上)、书学、算学、律学
教育机构:国子监
长官:国子祭酒
4、明清
中央——国子监——长官:国子祭酒
二、私学
明清私学分类:1、私塾2、义学3、专馆
三、书院
1、书院的演变:官方藏书、校书机构——私人读书之所——私人讲学的学校
唐代: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
2、北宋的六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南宋四大书院 岳麓、白鹿洞、丽泽(金华)、象山(贵溪)
书院主持人:山长或洞主。
3、书院的办学特点
(1)接受教育以完善自我为主要目的,不以科举考试为目标;
(2)既是教学机构,以是学术机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讲学、辩难——“讲会”;
(3)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研讨问难是主要教学方式;
(4)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
四、古代的教育思想
1、伦理本位教人做人,而不是教人专业知识。2、因材施教3、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通)。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督促)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学思结合
《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选举制度
一、西周:世卿世禄,乡举里选
二、汉代
1、察举制
西汉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驚”字,(上部明显身左下侧倾斜,右下侧插入马字,平衡地托着上部,整体上既重心稳当,又新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整体的美、意境的美
字与字之间存在呼应和对比两种关系。呼应使字与字血脉相连,如《祭侄稿》中“方期亦在”四字;对比使字与字在大小、纵横、向背上都富于变化。
书法的意境有:
端庄雄伟——颜真卿
飘逸秀丽——王羲之、褚遂良、赵孟頫
豪放恣肆——张旭、怀素、米黄行书
古朴苍劲——汉隶、魏碑
工整精细——欧阳询
三、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公认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家是秦代的李斯,但在秦汉以前,书法还处在不自觉的时代,李斯并不是为了流传书法而刻石的。东汉时期,书法逐渐进入自觉时代,出现了一些人刻意地长期的练习书写,甚至作为终生的事业和爱好。
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张芝,他在章草的基础上创出了今草,对汉字字体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尊为草圣。
三国时期的钟繇对楷书的定型起过相当大的作用,成为第一位楷书书法家。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
东晋:生动,飘逸;唐代:法度严谨,厚重;宋代:平淡,清远;明清:姿态万千,狂、奇、趣。 
东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对行书的创立贡献巨大,被尊为“书圣”,《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儿子王献之擅长草书,与其父声名相当。
南朝智永《真草千字文》,创“永字八法”。
北朝书法以碑刻为主,其书体被称为“魏碑体”。
唐代是中国书法最辉煌的时期,各体皆精,名家辈出。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之后的颜真卿、柳公权,风格各异,特色鲜明,令楷书的书法艺术大为丰富。唐代更称雄的是草书,张旭、怀素、孙过庭的草书出神入化,不可捉摸。
宋代的书法虽无法与唐比肩,但也出现了众多名家,苏黄米蔡,均长于行书,以黄庭坚的成就最高。宋徽宗创“瘦金体”,线条纤细流畅。
元明直到清初,帖学盛行,书风衰落,清中期以后,碑学兴起,阮元、包世臣提倡书法革新,至康有为而变本加厉。碑学追求质朴、粗犷的美,来代替刻意求工而使精致流于纤巧,工整泥于呆板的时弊。 
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赵孟頫。
明代书法以祝允明、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明末代表书家有董其昌、黄道周、王铎等。
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有朱耷、郑板桥,郑板桥是一位怪字专家,其行款布局如“乱石铺街”,却乱中有致,自有一番情趣,被称为“板桥体”。清中后期涌现数位篆隶名家: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
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是王羲之、颜真卿和张旭,评者只有赞颂、没有微词的,书法史上,惟张一人(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从书体来看,汉隶、唐楷、宋人行书受推崇,其后的朝代在这种书体上难以创出新貌。
四、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
晋王僧虔《笔意赞》:“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王羲之《书论》:“意要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