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频发原因和防范对策.doc

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频发原因和防范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频发原因和防范对策

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频发原因和防范对策   【摘 要】近几年,大学生激情杀人案件时有发生,它所形成的轰动效应与造成的严重后果,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激情杀人案件的特点和犯罪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以达到有效预防此类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激情杀人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95-02 最近时有发生的大学生激情杀人案件,让原本纯洁和谐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有效防范此类犯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 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特点 “激情杀人”是激情犯罪的一种极端方式,它是指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人格遭到侮辱或人身受到攻击后,导致丧失理智,自控力减弱,处于难以抑制的冲动状态,而实施的爆发性、冲动性杀人行为。其特点为: 1.犯罪的突发性 行为人的情绪由于长期受到压抑,当受到外界强烈刺激时,会临时起意,骤然产生杀人动机并实施杀人行为,所以大学生激情杀人很少有预谋或准备,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2.后果的严重性 大学生激情杀人往往是由于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导致其情绪强烈波动,丧失理智和控制能力;或因不良情绪长期郁积,一旦被引发,则会处于激情状态,爆发力强、破坏性大,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3.遇事的情绪化 大学生情感脆弱、易冲动,做事容易情绪化,当受到强烈刺激或遇到挫折时,感觉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且不能自控,容易冲动,导致不计后果地实施杀人行为。 4.具有一定的诱因或犯罪情境 大学生激情杀人多源于被害人自身的过错行为(包括不当言语和行为挑拨等),对其人格构成严重侮辱,并危及其人身权利。或是处于一种被激怒的情境中,遭受到意外挫折或强烈打击,导致情绪失常,继而发生激情杀人的行为。 二 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原因 1.主观原因 第一,情绪容易失控。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差、自控能力弱、做事欠考虑;在特定情景的刺激下,不良情绪抑郁,达到一定程度时极易崩溃,从而导致杀人犯罪行为。 第二,人格具有缺陷。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中,有大部分罪犯都存在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将自己的挫折和不幸归咎于别人的过失,性格孤僻、多疑,情绪暴躁,行为怪异,易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 第三,认知存在偏见。大学生由于社会知识和阅历贫乏,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带有偏见,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形成偏激 和逆反的性格,对社会的不公平愤恨不已,片面放大社会的消极面,经常用仇恨和敌意的行为来对待他人。 第四,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限。不能理性对待自己的挫折和不幸,缺乏冷静的思考,难以客观地分析原因,找寻不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加之承受能力较弱,茫然不知所措,以致采取杀人的暴力犯罪行为。 第五,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容忍、合作意识和解决人际冲突的策略,人际关系紧张。面对棘手问题,极易采取过激方式去解决,导致杀人惨剧的发生。 2.客观原因 第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社会公正、公平缺失和腐败现象的存在,不少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一度产生迷茫,致使价值观失衡;加之受到的各种歧视,使其心理压抑到了极点,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做出失控行为。 第二,家庭环境的影响。(1)教育方式不当。多数父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把上大学作为改变孩子前途、命运的唯一途径,重智轻德,不愿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导致高分低能。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茫然沮丧、不知所措,甚至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另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采用物质奖励或指责体罚的手段,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熏陶,很容易转嫁到对待他人的态度上,成为富有敌意和攻击性的个体。(2)缺乏责任心。有些家长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加之少数家长的不良嗜好和作风,让孩子缺乏信任感、责任感,也会影响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3)缺陷家庭的负面影响。家庭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孩子情感的培养。对于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的家庭,由于缺乏家庭温暖和正常教育,容易让孩子形成悲观、孤僻、偏激、仇视的人格特征,进而引发暴力攻击性行为。 第三,学校教育存在的失误。(1)培养目标不明确。多数高校将文化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行为训练场等设施建设滞后。加之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不能正常开展,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外,法制教育和生命教育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大学生在处理矛盾冲突或解决问题时,法制意识淡薄,忽视生命价值,易采取不负责任的暴力行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