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形式魅力-电影色彩里空间和意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形式魅力-电影色彩里空间和意象

形式魅力:电影色彩里空间和意象   [摘要]色彩是电影最重要的形式语言。电影的色彩处理通常依据一定艺术逻辑与审美需求来进行排列与组接。这种带有浓郁主观性的选择方式,构建起影片独特的艺术审美空间,也赋予了色彩以综合性与动态性特征。电影中的色彩是有形有声的,是流动的,甚至是具有抽象概念能指的。色彩里有着丰富的具象空间与抽象的象征性内容,使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自然、巧妙地进入观众的审美认知领域。本文从这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电影的形式语言——色彩的魅力。 [关键词]电影色彩;形式语言;空间;意象;审美认知 电影是通过声音与光影来进行叙事的。任何一部电影都是具体内容与相应形式语言的联合。影片如何有效地激发观众的审美期待,如何在视觉快感的背后,展示客观对象的内在精神,充分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与审美意识,不但取决于形式和内容的完善,也与两者的融合艺术有重要关系。色彩是电影最重要的形式语言。它令一部电影形色具备、动静分明,是观众视觉审美的主要客体之一。电影色彩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价值的实现,同样不能与影片的具体内容分离。这既限定了色彩天马行空的自由,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其艺术表现空间。 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视觉风格,对于影片叙事空间的构建与影片审美内涵的深度而言,也是大有可为的。电影中的色彩与绘画等以孤立、静态的方式作用于人眼,电影美术设计师对色彩的处理通常是依据一定艺术逻辑与审美需求来进行排列与组接的。这种带有浓郁主观性的选择方式,构建起影片独特的艺术审美空间,也赋予了色彩以丰富的象征内涵。它使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自然、巧妙地进入观众的感知与意识领域,是影片审美效果实现的主要形式载体。本文从具象的空间与抽象的意象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电影的形式语言——色彩的魅力。 一 观众在欣赏一部电影时,首先接触的是电影的视觉元素。每一部电影叙事的展开与人物活动的场所都需要电影艺术家为其提供恰当与具体的空间。电影色彩对于这个空间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于电影的物理空间来说,电影艺术家通过不同色彩的协调搭配与色彩的动态变换,不但可以使观众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增强影片的画面感染力,同时能够引领观众超越现实生活,进入电影所设定的具体空间当中。因此,视觉真实是电影色彩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陈凯歌1984年执导的影片《黄土地》中,电影美术师对色彩的安排便体现出这样一种真实感与现场感。影片以20世纪30年代为时间背景,向观众讲述了陕北一个小乡村中的人与事。影片整体以黄色与青灰色调为主,间或以点点红色相映衬,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空旷、绵远而又有些荒凉的大自然中。影片用大量静态的或缓慢移动的镜头,展示了黄色的土地与黄河,青灰色或深灰色的群山等这些自然景观,烘托出粗犷而凝重的气氛。这种色彩安排不但真实展现了影片中人们简朴粗粝的生活状态,人对土地的依存关系,也带给观众以强烈、厚重的历史感,使其超脱了现实时空,与电影中的人物共同经历生命的喜乐与沉浮。影片中“零敲碎打”的红色在影片中也真实展现出陕北农民的民情民俗。影片伊始的结婚场面红花轿、红绸缎、红门帘、新郎新娘的红衣裳等,是民间典型的传统婚礼形式。腰鼓段落中出现的漆成红色的腰鼓与系着红绸的鼓槌也充分展现出陕北当地特有的民间文化与习俗。并且,色彩在影片中不但刻画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也展现出生活的真实状态。如,1988年王进导演的影片《寡妇村》中。台湾来的那个女子,原来天真活泼,对本地的规矩不了解,所以她一开始带的头巾是大红色和桃红色的,随着丈夫被抓到台湾,自己生下孩子后孤苦无依忧愁悲哀。[1]与此相对应,影片中其头巾颜色也逐渐由活泼艳丽的色彩变为暗淡的紫和蓝,表现了人物生命状态的变化,体现出生活的真实。 其次,影片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空间色彩是经过高度主观选择与艺术化处理的结果。虽然很多场景与事物在观众看来真实自然,甚至与现实的生活别无二致。优秀的美术设计师善于通过色彩来实现现实时空和艺术时空之间潜移默化的对接与过渡。仍以上文提及的《黄土地》为例。黄土地表征了陕北的自然景观。但影片用大量的镜头去展现绵延不绝的黄色大地,并在许多画面中占据中心位置,便能够令人鲜明感受到创作者的强调用意了。这种黄色不但给观众一种时空凝固、画面稳定的感觉,也令人感受到荒凉与贫瘠的连绵不绝与无穷无尽,人们生活的沉闷压抑,以及人对土地的复杂情感。 影片中间或出现的红色也是如此。它不但向人们描述了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其出现在一片土黄色背景的映衬下是极能调动观众的视觉选择的。红色与整个环境色调的强烈对比,不但进一步烘托了整个环境的荒凉感,也为影片带来浓郁的生命气息。在一望无垠的黄土地上,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存,体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坚韧。腰鼓段落中,画面背景仍是黄色的土地与青灰色的山峦。影片以动态构图的方式体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