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惠城区三次墓葬消失高潮-广东情网.DOCVIP

我所知道的惠城区三次墓葬消失高潮-广东情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所知道的惠城区三次墓葬消失高潮-广东情网

我所知道的惠城区三次墓葬消失高潮 ◎ 王宏宇 惠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文化名城。据《吕氏春秋》记载:“杨汉之南,百越之际……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也就是在今惠州市境内存在过“缚娄”国。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今惠州一带设傅罗县(一说博罗县),县治于今梁化镇,隋开皇十一年(591),在今惠州城设循州总管府。此后,惠州城一直都是东江中游一带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正因为其特殊的位置,长期以来人口相对集中,遗存下来的墓葬较多。墓葬是一类深含历史信息的文物,人们从中可探窥出历史上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力、葬俗等。惠城区目前所知最早的墓葬原遗存于潼湖镇蚬壳角新石器贝丘遗址中。据当年惠阳县(其时潼湖镇归惠阳县管辖)文物普查人员说:上世纪60年代,在贝丘遗址建卫生院时,于贝丘层中出土了古人骨骸,已出现石化,可惜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给扔了,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较早(早于设总管府)的墓葬有下角东汉墓、横沥镇莲塘村东晋墓(此两墓经文博部门发掘)等。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不已。而岭南社会较为稳定,大量的中原人逃避战祸纷纷携家出走,涌入岭南。随着人口的增加,为了便于管理,朝廷分郡增县,于隋代在惠州设置总管府。 笔者从事博物馆工作多年,从考古中得知水北(江北)遗存了大量的两晋、南朝、隋、唐、宋古墓葬,特别是今会展中心原址至市政府原址一带更为密集。其中最有价值的文物为南朝四系青黄釉盘口壶(二级文物),还有南汉蛋青釉四系罐(二级文物)。高榜山南路173部队医院后一带原山包地亦是西晋、南朝墓葬区,出土了东晋四系青釉盖砵。 隋唐以后的墓葬主要集中在东平、西湖周边山上。至宋元,随着交通的相对方便,比如西新桥的建成,城中与西湖往来较方便,墓葬逐渐转向西湖周边。较远地方,甚至在火车西站也发现了宋代墓葬,出土了铜镜、陶魂坛、铁剑等文物。明清以后,墓葬离城更远,在今三环路一带至火车西路,下角北路至梅湖一带是墓葬集中区。 第一次墓葬消失高潮 这一时期为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解放初期,国家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此时,在惠州搞了几个大项目,如惠州糖厂、惠阳机械厂、惠阳农机厂、惠州化肥厂。60年代初后,一批工厂迁出城区,或又兴建一批工厂,这些工厂大都选址下角,而下角又是惠州城墓葬集中区。此时,所有被征用的山头的墓葬,几乎都由政府统一迁葬或赔偿。其中有很多是义冢,如机械厂所在地及烟丝厂和皮革厂所在地;名人墓较少,其中有黄植祯(国民党起义将领黄植虞兄)墓,位置在今大种塘市场西南侧山麓。笔者在已故下角老人林浓桂的带领下前往勘察过,据说此墓曾镶有蒋介石的亲笔题词。 第二次墓葬消失高潮 此高潮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全国掀起了“破四旧”狂潮,全国范围的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墓葬是其中一大项。很多名人古墓被破坏殆尽,如叶梦熊夫妇墓、太保婆墓、杨起元墓、利锦墓、利宾墓、韩墓、陈九成墓等等。其中叶梦熊、杨起元在惠州历史上声名显赫,其墓葬规模宏大。笔者参与《广东文物旅游辞典》一书的编缉,据资料显示,叶梦熊夫妇墓是广东省历代最大规模的陵园。 还有,在上世纪60年代末,惠阳地区鼓励集体(生产队、大队级)发展养猪。当时集体经济困难,有的生产队连办公纸都买不起,哪谈得上建猪舍。于是,有人就提出挖古墓取砖、石来建猪舍。恰逢“文化大革命”,受极左思潮影响,很多墓葬无人敢拜祭,敢管,已成了无主孤坟。 生产队领导定出了鼓励挖古墓砖的奖励办法:只要每人一天能挖出并运回工地200块砖,就能赚得10个工分(即一个劳动日价值)。另外,集体还组织搬运碑石。各个生产队你争我夺,唯恐砖、石较多的墓被别人挖走。笔者所在的联新生产队两排猪舍以及田头饮堂,都是墓砖墓石所筑,地面铺的石均为墓碑,估计总数不下500块。 还有,竟然在集体的挖墓行为中没有遭到鬼神的报应。于是,很多群众“思想解放”了,有的人把挖墓取砖石建房作为一种廉价的建房方式,纷纷参与到挖墓狂潮之中。一时间,下角周边的古墓葬几乎被破坏殆尽,到处是墓坑,残砖断石满山岗。 第三次墓葬消失高潮 这一时期为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至本世纪初。这时,城市发展,城区扩展到周边的荒山野地,到处建厂房,筑住宅。早先逃过厄运的墓葬这次也被拆迁一净。好在此时,有的名人墓葬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加上,人们的祖先祭拜观念增强,几乎所有的墓葬已有族人祭扫管理;再有政府的重视,划出山地,动员族人迁移另葬或赔偿,统一安排山地迁葬,如今杨爷山墓园和梅湖墓园就是例子。 这一时期,古墓葬消失最多的地方是广梅汕铁路沿线及两边山荒地(笔者会同广东省考古研究所考察了惠城区段,墓葬最多是火车西站至东江火车大桥南侧山地),这里有很多宋代至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