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中考总复习】2016年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课件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共47张PPT)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01;考纲解析;;解题策略; (2)古今异义。从古至今,大多词义都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词义扩大。
【例】“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已成为河流的统称。
②词义缩小。
【例】“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孩子”,现只指“妻”。
③词义转移。
【例】“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义转移为“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身”。;(3)通假字。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那个字的意思。通假字不能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理解和读音,而要按被代替的那个正字的含义去理解和读音。
【例】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应读xiàn,是“出现,显露”的意思。其中的“见”是假借的字,“现”是被代替的字。
(4)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丹书帛曰”中“书”本为名词“书本”,活用为动词“书写”。
②名词用作状语。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③动词活用作名词。
【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出产的东西”。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披坚执锐”中“坚”原是形容词“坚硬”,用作名词“坚硬的盔甲”。
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巩固”。
⑥动词作状语。
【例】“行收兵”中“行”是“收”的状语,意思是“在行军途中”。;(5)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肯定判断句有五种形式:
A. 用语气助词来表达,如“……,……者也”或“……者,……也”。
B. 用副词“乃”“即”“皆”“必”“诚”“则”等来表达。
C. 用动词“为”帮助判断。
D. 用判断词“是”来表达。
E. 直接把主语和谓语连在一起。
【例】臣本布衣。(《出师表》)
否定判断句的形式:句中用否定词,如“无”“未”“莫”“弗”等。;②被动句。
借助下列句式可以帮助判断被动句:
A. 借助于虚词,如“???”“为”“为……所……”“被”“见”等表示被动。
B. 不借助于虚词,由动词本身表示出意念上的被动。
【例】宠辱偕忘。(《岳阳楼记》)(宠和辱都被忘记了。“宠辱”变成受动者);③倒装句。
A. 主谓倒装。谓语位于主语的前面,突出谓语,加强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是主语“汝之不惠”的前置谓语。
B. 宾语前置。宾语位于动词或介词前面。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时,常常前置。
【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介词的宾语前置了,即“以何”,相当于“凭什么条件”。
C. 状语后置。指状语(特别是由“于”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对动词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例】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句中的“于长勺”是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充当补语。
D. 定语后置。就是把定语放在它的中心词后面。
【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句中的“远”放在了中心词“江湖”的后面,充当后置定语。;④省略句。为了表达的简洁,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省略了句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主要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
A. 省略主语。
【例】(村民)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B. 省略谓语。
【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C. 省略宾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另一种是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例】投(之)以骨。(《狼》) 省略了动词后的宾语。
D. 省略介词。
【例】诸郡县苦(于)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6)虚词。
虚词指无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叹词及一部分代词。文言虚词,和现代汉语的虚词在意义、用法上均有很大差别。对于文言虚词的辨析,主要应依据全句的意思,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去分析。同一类虚词,往往有多种语法作用,应根据语境推断其意义和用法。初中阶段要求熟悉和掌握的有:“其、以、而、之、于、乃、且、夫、盖、则、然、者、焉”等虚词,其中重点掌握“之”“于”“而”“以”“其”“为”这六个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从功能角度,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起指代作用的:其、之、若。
【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其中的“若”,是指代第二人称“你”。
②起组合作用的:以、于、为。
【例】试用于昔日。(《出师表》) 其中的“于”,是表时间的介词,解为“在”的意思。
③起连接作用的:而、则、乃。
【例】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其中的“而”是表连接作用的,解为“并且”的意思。
④起语气助词作用的:也、乎、哉、焉等。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兽类】.pptx
- 《匆匆》课件朱自清.ppt
- 《中外名建筑赏析》.ppt
-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课件1.ppt
- 《名著导读》复习.ppt
- 《安徒生童话故事》.pptx
- 《唐诗宋词选读》原创精品课件1:西塞山怀古.ppt
- 《初中女生青春期教育》.ppt
- 《古代汉语》商务印书局出版 课件.ppt
- 2018届中考英语语法专题复习:动词时态ppt课件(含答案).ppt
- 专题02+时事热点(精讲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安徽专用).pptx
- 专题10+经济建设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pptx
- 专题02+西游记【名著概览】+-+2025年中考语文必读名著演练.pptx
- 专题七+认识国家(课件)-【省心备考】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pptx
-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精品资源.pptx
- 跨学科实践15:制作“龙骨水车”(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项目化课程案例.pptx
- 第13课_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pptx
- 选择题专项讲解——综合类(课件)2025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选择题练习.pptx
-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精品资源.pptx
- 7.3+感受澳大利亚(第二课时)-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晋教版2024).pptx
最近下载
- 预应力锚索施工专项方案.docx
- 上海市中级救生员考试理论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泸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ocx
- [中央]202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社会在职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
- 社区街道社工招聘考试试题.pdf VIP
- 2025年3月-7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度计划表+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习计划表格.doc VIP
-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上下册郑君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pdf
- 七猫中文网投稿申请表.pdf
- 2024年全球及中国锂电铜箔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djs.docx
- 更换引流袋技术操作.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