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四首》导学稿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四首》导学稿讲稿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归园田居》主题: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思考:1、诗人为什么要“种豆 南山下”? 厌恶官场的黑暗污浊,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3、 这几句是表现归隐后田园生活的愉快呢,还是表现其艰辛?根据是什么? 虽然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是艰辛的,但他并不抱怨。和污浊的官场生活相比,这种艰辛的生活还是愉快的。   根据:   1.从“带月荷锄归”一句可以看出,这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更说明他并不太把艰辛放在心上,而是更重视“愿无违”。 4、“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有什么深层内涵)? 不同流合污,不在污浊社会失去自己的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 总结: 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不在污浊的社会失去自己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愿望。 背景简介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担任监察御使的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使至塞上》主题: 王维既然是奉皇帝之命前往边境慰问,是否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根据是什么? 不是,是轻车简从。 根据:“单车”欲问边。 《红楼梦》第48回香菱评此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哪句是叙事? 哪句是写景? 首句、尾句叙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景。 《渡荆门送别》主题: 首联的意思是,我从蜀中远渡荆门之外,来到楚国游览。起首一“渡”字,暗点故乡之水,有依依不舍之意。这里要注意一点:“渡远”为什么不用“远渡”?“远渡荆门外”岂不更好理解?这里的关键在于以“渡”字打头,其作用有二:一是点题,二是贯穿全篇写水,水是全篇的主线。 李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根据什么得此结论? 从家乡来,到楚国去。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可证。 哪几句写所见到的景色?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题目是“渡荆门送别”,却没写谁送别谁。你认为是谁送谁呢? 故乡的水送别作者。 另有朋友送别作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采用什么手法? 含有什么感情? 拟人手法,故乡的水送我来楚国。 含有怀念故乡的感情。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简斋集》。 朗读: 注释: 《登岳阳楼》主题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登岳阳楼 首联 洞庭之东江水西 写岳阳楼之所在。(地理位置) 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阔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形象说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 “帘旌不动夕阳迟” 写举目所见。这一句是全诗写景 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描绘出一幅静谧而惨淡的夕阳入山图。 夕阳黄昏, 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 颔联 登临吴蜀横分地 ---从历史角度介绍岳阳楼,怀古伤今。 徙倚湖山欲暮时 ---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徙倚”二字把诗人那满腔愁 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属地, 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