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经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道家思想 老子的 “道”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不知所踪。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老子》,也叫《道德经》。它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思想著作。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也是研究老子思想的直接材料。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 二、“道”观 (一)道的永恒及其运动法则───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反者道之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2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0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1章) (二)道的应用法则──为无为,弱者道之用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7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40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4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矣 ... (8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77章) 遵循道修身处事三大要点 圣人最显著的品格,就是对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将自己的行为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融为一体。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这一总法则,用于修身处事,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便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的基本思想。 老子认为抱一而为天下式有三个要点: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老子认为,天慈万物,道是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也应该效法天道执左卷而不责于人。范应元说:吾之心慈爱素具,由爱亲爱君推而爱人爱物,此皆自然之理。夫慈爱故能勇于行道,使亲安君尊,而天下无弃人,物无弃物也。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在说应该做到以宽厚仁慈的心态待人接物,成人之美,与人为善。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韩非子注曰: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 宽厚仁慈,既是爱人,又是爱己,这可谓是安心立命之本。 (二)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之要 老子说: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罪莫大于贪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不贪欲,则甘于恬淡而不奢侈,不因贪欲充塞其中以欲乱情,故而内心清静,以至能顺应本性以行天道,则能尽自然之理,以应万变而依然能平安如故。 老子说: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范应元解释说:躁极则寒,寒则万物凋零;静极则热,热则万物生长。是知躁动者,死之根;清静者,生之根。故知清静者,为天下之正也。体道者,成而若缺,满而若冲,直而若屈,巧而若拙,辩而若讷,亦无不出于清静矣。虽然,人岂有静而不动者哉?但不可躁暴,常以清静为正尔。 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不必成毁系于心,荣辱劳其神,从而达到哀乐不能入,以理化情的逍遥境界。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经常保持澹泊清静的心态,致使神安体健,这是老子告诫我们的修身养性之要。 (三)谦虚柔和是立身处事之则。 满招损,谦受益。老子说: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有所不知,知道自己有可能犯错误,让谦虚为妄知和改正错误在心中预留天地。因为只有谦虚方能明道,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所以,善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