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五)》青少年教育丛书.pdfVIP

《中国政治制度史(五)》青少年教育丛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政治 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 制度史 05 主编 韦庆远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第二节 皇权和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 一、君主集权专制发展到最高阶段 适应着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急遽增加,国内各民族 交往愈益密切,在王朝统一的统辖下,国土广袤,军政事务繁多而复杂,同 时,封建社会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愈益尖锐。为保持和加强对 全国的控制,明清两个封建王朝都极力进一步提高君主大权,从制度上保证 全国统治权力高度集中。明王朝在这方面远远超过以前的各个王朝,清王朝 又在明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 这当然是自秦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继续和发展。原来,以 君主作为国家的权力主体,以皇帝作为中国封建政制的核心,乃是中国封建 ① 政治学说最基本的原则。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皇帝披吹捧为父 天母地,是上天神祇派驻人间的代表,是最高统治权力的当然执掌者。而皇 帝之所以能够 “为天下王”,正是由于手中执掌着这种被粉饰为天人结合的 ② 至高无上的权力。 “天下所以尊者君也,君之所以尊者权也。” “权力,君 ③ 之所独创也。” 可见,统治地位是奠立在执掌权力基础之上的。没有大权在 握,也就没有至尊的地位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 集权于上而分析于下的方式,重用皇帝亲信担负实际责任,以掣时正式的国 家机关。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 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 渐架空之,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官制一再变迁的轨辙。明清时期仍然 是沿着这一趋向发展,达到这种演变的极端。 封建专制政治的特点是以一人独治天下,皇帝挟天命以制臣民,仗天命 以立权威,借天命以成人事,将自己的统治意图和一应措置均倭称为上天的 意志。试观明清两代的帝王,明代自朱元璋 (明太祖)到末帝朱由检(崇祯) 共16帝,除建文帝朱允炆被朱棣篡位,本人夭亡,景泰帝朱祁钰因英宗朱祁 镇复辟而被取缔皇统,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农民大起义的烽火间外,其他13 帝的谥号,或称开天、启天,或称继天、达天、承天等等;清代自努尔哈赤 (清太祖)到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共12帝,除宣统被迫逊位外,其 他11帝的谥号,也是称什么应天、体天、合天,或称法天、受天、启天等等。 总而言之,都是离不开 “天”,都是奉天承运而行使君上大权的,当皇帝是 天命所归。利用人民群众尚处于未觉醒的状况,有意借助神秘迷信的办法来 提高自己的统治权威,申明自己政权顺天应人的合理性质,以镇压一切怀疑 和对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擅长于此道,明清时期的皇帝更是集其大成。 君上大权被解释为无所不包。但细分之,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 应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 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 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或坚持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 ① 《尚书·洪范》。 ② 徐铉: 《持权论》,载《宋文鉴》卷93 。 ③ 《商君书·修权篇》。 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 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例应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 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制定和执行法律方面。法律本来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明朝的太祖 朱元璋 (洪武)、成祖朱棣(永乐)、清朝的太宗皇太极(崇德)、圣祖玄 烨 (康熙)、世宗胤禛(雍正)等,都曾亲自参加制定或修改法律的工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