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网路区段串列及编码于水资源管理之研究.PDFVIP

河川网路区段串列及编码于水资源管理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川网路区段串列及编码于水资源管理之研究

河川網路區段串列及編碼於水資源管理之研究 Streaming and Coding of Stream Network for th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建立一在水資源管理上,能夠清楚呈現河川網路上各個位置 彼此上、下游關係的拓樸架構,以建立「戶籍門牌」為概念,將河川網路進行區 段切割,同時利用編碼方式,使具有高度變化性之河系與水權之間,能變成單純 之位相關係,進而引入物理概念地形指數模式與通用型地面水可用水量檢核模式 推估河川上之可用水量,提供水權核發之水文資料計算上更一致性之檢核標準, 在確保既有用水權利之虞,亦能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關鍵詞:河川網路、位相關係 、水權、地形指數模式 壹、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方法 台灣地區之水資源運用受限於坡陡流急之背景因素, 經營者對於水源供需之 合理分配、調度,甚為困難。有鑑於此,過去水資源之開發利用方面,已有制度 化之分析流程,透過興辦水庫壩堰等設 施,進行水庫供水潛能分析之模擬。其中, 台灣地區各標的用水欲取得用水權利必須依據水利法之規定按程序辦理申請與登 記手續,依法取得水權。隨著河川上之取水越多,彼此間之用水將產生競合問題, 經營者必須綜合考量需求面之發展趨勢及水資源供給面之特性,合理有效地管理 及分配使用水資源。為此,在地面水之水權取得方面,經營者於供給面必須考量 河川上之可用水量是否足以供給。而可用水量計算之基礎除需推估河川逕流外, 更重要的是須考慮上、下游已核准水權於此河川網路上對該特定取水位置逕流可 能之影響,使用水需求得到最佳之滿足。 河川上可用水量之分析基本上需考慮計畫取水地點之 天然流量,上、下游河 道各標的取水現況及水權量;計畫區域內降雨量、蒸發量及各標的用水量等。必 須確實瞭解及掌握相關資料,方能分析水源最佳運用方式。對於經營水資源之管 理者而言,必須通盤考慮已存在的取水需求,再分配河川上剩餘之流量予其他需 求者,此等既有取水之考慮由於河川上各種取水方式之特殊性與複雜性,經營者 若無制度化之管理模式,在水權核發上將衍生許多爭議。因此本研究希冀建立一 標準化之管理模式,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與其資料庫強大之計算能力,實際應用於 1   河川上可用水量之推估上,臻以提供台灣地區集水區水源運用及其水權核發之應 用。 隨著地理資訊系統的發達,一般對於河川網路之描述 均利用數值高程模式, 利用格網資料擷取 (Jenson and Dominque, 1988) ,如圖 1(a)所示。然而,在評估河川 上之可用水量時,在此河川網路之空間資訊上,尚有上、下游已核准之水權,必 須建立各個空間資訊的關聯性,也就是建立空間資訊之拓樸結構 (topology) ,如圖 1(b)所示。由於河系千變萬化,加上水權隨時間動態變化,本研究乃提出一河川網 路區段串列方法,以建立水資源管理之「戶籍門牌」為概念,將河川網路進行區 段切割,同時利用編碼方式,使具有高度變化性之河系與水權之間,能變成單純 之位相關係,進而用以推估河川逕流及其可用水量,提供水資源管理及分配時具 備空間特性之量化資料參考值。 水權水權 (a)(a)天然河川網路及其上水權點分布示意圖天然河川網路及其上水權點分布示意圖 水權水權 (b)(b)拓樸結構河川網路及其上水權點分布示意圖拓樸結構河川網路及其上水權點分布示意圖 圖 1 天然及拓樸結構之河川網路及其上水權點分布示意圖 2   二、文獻回顧 在數值高程模式方面,李與江( 1997)與李等(1999)即利用數值高程模式, 以流徑累積值概念推求台灣北部集水區之降雨逕流關係,並探討面積門檻值對地 文參數推求之影響。有關拓樸結構河川網路方面,王等( 2002 )就隨機拓樸河網 及編碼方法進行深入探討,並推導隨機生成河網公式。在考慮水權之河川可用水 量推估方面,美國德州環境品質委員會 (2004)採用 SWAT(Soil and Water Asses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