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墨子文化民风民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山墨子文化民风民俗

鲁山墨子文化民风民俗 袁占才 鲁山墨子文化民风民俗丰厚,现概其要者述之。 (一)、鲁山人传承墨家遗风 墨子法夏,墨出周,与儒家相对立。《淮南子·要略训》云:“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孙星衍《墨子后序》云:“墨子与孔子异者,其学出于夏礼。”墨子崇尚舜禹,思想学说出于夏,是因为墨子为夏人之后,墨如是其先祖。鲁山北频河洛,紧邻夏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境)、阳翟(今禹州市),为夏人居住地,这也为墨子创立墨学提供了必要条件。墨子倡“兼爱”、“平等”、以“天志”、“明鬼”压王公大人为天下行义,认为“天志”是不可违抗的法则,人人应该遵守。世上鬼神到处都有,时刻在监视着我们,谁做了坏事也逃不掉鬼神的眼睛。虽是迷信之说,但这是典型的楚文化特征。楚国人尚鬼、崇巫、喜卜、好祀,有“巫文化”之说,战国末年屈原的《离骚》是对鬼神的绝唱。 同样,在科学倡明的今天,鲁山人仍具有“崇巫”的特征,婚丧嫁娶,上梁动土,出门从事,必请人占卜问好。 鲁山人相信,人死后是会变作鬼神的。逢了亲人的忌日或节日,就烧香拜佛,以祈鬼神护佑。这些风俗皆由对于墨子的崇拜而来。 (二)、“堂匠班” 是山区具有普遍性和群众性的一种组织。是墨家为了“兼爱”和行义而组织起来的济世救人的组织。参加人员多为男性劳动力,富户或缺乏劳动力者不参加。堂匠班领导与成员同样参加劳动,其分配制度合理,实行劳动记工,按劳付酬,并按季节安排农活,环环相扣,不违农时。“堂匠班”实际上是个“施工队”,它由各种工匠组成,专门帮助贫穷人家修房盖屋,挖渠垒堰,不计报酬。这一组织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尚存。 (三)、“成义堂” 是墨家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它即不敬神,又不立庙。只尊墨祖(墨子)。他们设有专门的集合活动场所,也不讲修仙成道,只劝善惩恶,济世救人,并主动设堂讲道,登门传经,赶会劝善。每逢哪里有古会,他们就搭起帐篷,让人们坐在帐篷里,听他们诵读经书。“成义堂”的成员,多为知书达理的乡土文人,在“成义堂”内他们对主持人称“善钜”,对外称先生。群众则称他们为“善人”或先生,有时也称他们是“念善书的”。据鲁山县文化局郑建沛同志调查,解放后仍在世的“善人”,有鲁山马楼乡黄仕郎沟村的王实先生,张良镇杨庄村的张五先生,滚子营乡肖河村的王思宾先生,瀼河乡瀼河街的赵喜先生和瀼河乡佘沟村的李小旦先生,赵村十亩地湾村的辛加功先生等。 (四)、“福善居”与“劝善居” 也是墨子在鲁山文化传承习俗之一。主要活动区域在尧山镇,传为墨子创办。地点设在街东头李文运(现在李留营之祖父)家,经常有10多人攻读善书,常通宵达旦。他们除平常念善书,劝善事外,每遇庙会,则设坛劝善,特别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搞大型劝善活动,设祭坛,扎彩船,锣鼓竹笛,善乐相伴。组织者常有50多人,受善及观看者数千人之多,影响甚大。这一习俗活动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 (五)、鲁山有很多与墨子有关的地名,表现对墨子的崇拜 例如部分遗址遗存相家沟、板房、土掉沟、黑隐寺、风筝山、盆窑等。前边已有介绍。再如尧山镇有墨子童年时代接受长者教育的“教子沟”、“拢子沟”、“乖子沟”;有墨子童年时代砍柴、玩耍的“竹园沟”、“三里坡”;有墨子青少年时代朋友聚会言讲的“言庄”和“小言庄”;有墨子搞科学创造发明时期研究坑染的“后坑”;研究食品的“粉坊沟”;研究烧木炭的“捂窑”;研究提炼金属的“金沙岭”、“银洞沟”;有墨子晚年隐居的“黑隐沟”、“灯盏洼”和“隐杰沟”;还有后人为怀念祭奠墨子的“师庙沟”和“墨庙”等。 (六)、鲁山有墨子后裔 墨子原为夏后氏,是夏禹之师墨如的后裔(参见《潜夫论·赞学》)。墨子青少年时,学习成长于故乡鲁阳,中年后为实现墨家的政治主张,周游各地,又为了与儒家抗争,多出入于儒学发源地之鲁国。到晚年又回到故乡鲁阳,在土掉沟和黑隐寺改姓黑而隐居,并卒于此地。至今墨隐寺一带仍居住着几户黑姓人家,他们无不称自己是墨子后裔。黑姓本是罕见姓,但唯独鲁山熊背乡一带多黑姓,县境内其它乡镇虽有个别户散居,但都是从黑隐寺一带迁出的。原鲁山县人民武装部部长黑丙午同志自述他们祖上传下来就姓墨,墨子是其先祖。 (七)、鲁山有祭祀墨子的习俗 鲁山全县现存十余处墨子祠庙。辛集乡还有穷爷庙,祭祀的也是墨子。中汤街有墨子坊,这些祠、庙、坊都是附近百姓祭祀墨子的场所。祭祀时间一般为月初,不少也在农历诸多节日进行。或者是家里有什么红白大事,祈求墨子护佑。中汤街另有农历三月初三古刹大会和农历九月初八古刹大会,会也是因墨子而起。因为墨子生日为九月初八。 (八)、尧山镇每年农历九月初八举办墨子诞辰纪念展览 在原墨子故里碑处,为尧山镇退休教师孙德润的居住处,与墨子弟子相里氏派的相同寅同住一个院内,相同寅为墨子文化传承人。1997年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