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概论-第1章 绪论
1.6 物联网应用 1.6.1 物联网应用场景 1.6.2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1.6.3 物联网应用前景展望 应用场景一: 当你早上拿车钥匙出门上班,在电脑旁待命的感应器检测到之后就会通过互联网络自动发起一系列事件,比如通过短信或者喇叭自动播报今天的天气,在电脑上显示快捷通畅的开车路径并估算路上所花时间,同时通过短信或者即时聊天工具告知你的同事你将马上到达等。 应用场景二: 想象一下,联网冰箱可以监视冰箱里的食物,在我们去超市的时候,家里的冰箱会告诉我们缺少些什么,也会告诉我们食物什么时候过期。它还可以跟踪常用的美食网站,为你收集食谱并在你的购物单里添加配料。这种冰箱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东西,依据的是你给每顿饭做出的评分。它可以照顾你的身体,因为它知道什么食物对你有好处。 应用场景三: 用户开通了家庭安防业务,可以通过PC或手机等终端远程查看家里的各种环境参数、安全状态和视频监控图像。当网络接入速度较快时,用户可以看到一个以三维立体图像显示的家庭实景图,并且采用警示灯等方式显示危险;用户还可以通过鼠标拖动从不同的视角查看具体情况;在网络接入速度较慢时,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文本和简单的图示观察家庭安全状态和危险信号。 沃尔玛是第一个强调推行RFID标签的零售商,并要求供货商为所有的商品打上RFID标签,然而直到2007年为其供货的100多家大型供货商才陆续完成RFID标签的提供,其主要原因是RFID标签太贵。波士顿ARM市场研究中心预测,仅仅为了满足沃尔玛的要求,普通消费品的生产商就要花费130万到230万美元来配置RFID标签,这样的成本,小型供货商当然不原承担。RFID生产商表示,年产量超过100亿个,标签成本才能降到10美分一下。 对于RFID生产商来说,成本是个两难问题,太高,推广应用的压力大;成本压得太低,又会失去利润。 不久的未来,物联网将全面“植入”你的生活,你的衣服、手机、包、眼镜……,一些随身携带的东西都嵌入了电子芯片,它们非常细小,甚至肉眼看不见,但是它们又是电子传感器,时时刻刻暴露了你的一举一动,这就是物联网技术的隐私危机。 1.6.2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4. 隐私问题 物联网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设备引入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更多便利的同时,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大量信息,如个人健康、生活习惯等也被网络收集、存储、处理、传送,如果不采用必要的隐私保护措施,这些隐私信息就可能被泄露或被未授权用户不适当的使用。 1.6.2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4. 隐私问题 物联网的隐私保护问题涉及很多方面的技术,如匿名技术、身份管理、认证和访问控制、数据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等等。 1.6.2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4. 隐私问题 除了技术因素外,成本问题是制约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 以RFID为例:RFID标签20美分的成本对于汽车、电视、冰箱、手机等商品而言可以接受,但对于灯泡、牙刷牙膏等低价商品而言依旧太高。 对于RFID生产商来说,成本是个两难问题,太高,推广应用的压力大;成本压得太低,又会失去利润。 1.6.2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5. 成本问题 沃尔玛是第一个强调推行RFID标签的零售商,并要求供货商为所有的商品打上RFID标签,然而直到2007年为其供货的100多家大型供货商才陆续完成RFID标签的提供,其主要原因是RFID标签太贵。波士顿ARM市场研究中心预测,仅仅为了满足沃尔玛的要求,普通消费品的生产商就要花费130万到230万美元来配置RFID标签,这样的成本,小型供货商当然不原承担。RFID生产商表示,年产量超过100亿个,标签成本才能降到10美分一下。 1.6.2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5. 成本问题 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很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因此必须强调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引导示范作用,才能保证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1.6.2 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6. 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世界的计算模式每隔十五年发生一次变革。每次变革都会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1.6.3 物联网前景展望 大型机 → 个人计算机 → 互联网 → 物联网 1965 1980 1995 2010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下一站,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可能超过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物联网可以提高生产力,并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