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医书籍-内外伤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名内外伤辨 书名:内外伤辨 作者:李杲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15-1234年 目录 篇名序 属性:仆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诵既久,稍有所得;中年以来,更 事颇多,诸所延医, 坦然不惑,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陵谷变迁,忽成老境,神志 既惰,懒于语 言,此论束之高阁十六年矣。昆仑范尊师曲相奖借,屡以活人为言,谓此书果行,使天下 之人不致夭折, 是亦仁人君子济人利物之事,就令着述不已,精力衰耗,书成而死,不愈于无益而生乎! 予敬受其言,仅 力疾就成之,虽未为完备,聊答尊师慈悯之志。师,宋文正公之后也。 \x丁未岁重九日东垣老人李杲明之题\x 目录卷上 篇名辨阴证阳证 属性: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 过度,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 者,皆饮食 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 阳气皆绝于 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 脏六腑真气皆 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 能生发耳。后 有脾胃以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饱食太甚,病乃大作。 概其外伤风寒,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补不 当泻。举世 医者,皆以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中气不足,当补之 证,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 谓差之毫厘,谬 以千里,可不详辨乎?! 按《阴阳应象大论》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是八益之邪,乃风邪伤人筋骨。 风从上受 之,风伤筋,寒伤骨,盖有形质之物受病也,系在下焦,肝肾是也。肝肾者,地之气。 《难经》解云∶肝 肾之气,已绝于内,以其肝主筋,肾主骨,故风邪感则筋骨疼痛,筋骨之绝,则肝肾之本 亦绝矣,乃有余 之证也。又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是七损之病,乃内伤饮食也。《黄帝针 经》解云∶适饮食不 节,劳役所伤,湿从下受之。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 质之元气受病 也,系在上焦,心肺是也。心肺者,天之气。故《难经》解云∶心肺之气已绝于外,以其 心主荣,肺主 卫。荣者血也,脉者血之府,神之所居也;卫者,元气七神之别名,卫护周身,在于皮毛 之间也。肺绝 则皮毛先绝,神无所根据,故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 不能任风寒也。 皮毛之绝,则心肺之本亦绝矣,盖胃气不升,元气不生,无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证也。 计受病之人,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因而饱食内伤者极多,外伤者间而有之,世俗不知, 往往将元气 不足之证,便作外伤风寒表实之证,而反泻心肺,是重绝其表也,安得不死乎?古人所谓 实实虚虚,医杀 之耳!若曰不然,请以众人之耳闻目见者证之。 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 无一二,既病而 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 三月,此百万人岂俱 感风寒外伤者耶?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及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 饱,起居不时,寒温 失所,动经三两月,胃气亏乏久矣,一旦饱食大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 疑矣。非惟大梁为 然,远在贞 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不然者。余在 大梁,凡所亲 见,有表发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汤、 丸及茵陈汤下 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往者不可 追,来者犹可及, 辄以平生已试之效,着《内外伤辨惑论》一篇,推明前哲之余论,历举近世之变故,庶几 同志者,审其 或中,触类而长之,免后人横夭耳!僭易之罪,将何所逃乎? 目录卷上 篇名辨脉 属性:古人以脉上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 伤。此辨固是,但其 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 乃行阳二十五 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过甚,皆不足之病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阴二 十五度。故外 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浮紧,按之洪大;紧者、急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按之洪 大而有力,中见 手少阴心火之脉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