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油工程-第03章有杆泵采油
(二)诊断技术的应用 1.判断泵的工作状况及计算泵排量 2.计算各级杆柱的应力和分析杆柱组合的合理性 3. 计算和分析抽油机扭矩、平衡及功率 4.估算泵口压力及预测油井产量 5.判断油管锚或封隔器固定油管的有效性 (三)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 (1) Gibbs S G.一维带阻尼的波动方程(1966年) (2) Doty D R. Smith Z.二维预测模型(1981年) (4) 示功图识别技术的发展 主要特点:考虑了抽油杆的惯性,而忽略了液柱的惯性; 目前计算机诊断技术的理论基础。 主要特点:同时考虑了抽油杆和液柱的惯性。 (3) 余国安等三维振动预测模型(1989年) 主要特点:同时考虑了杆、液、管的惯性与振动。 人工智能(AI)技术。使用模式识别技术、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技术来判断泵的工作状况。 附录A:API RP 11L 方法 计算内容:(1)柱塞冲程; 特点:(1) 经API专门组推荐,于1967年公开发表; (3) 由以无因次量表示的一系列图表和简单计算公式所组成; (2) 归纳和总结了电模拟研究成果; (4) 以公报形式发表了1100多张以无因次量表示的模拟示功图,可用类比分析。 (2)泵排量; (3)光杆最大载荷; (4)光杆最小载荷; (5)最大扭矩; (6)光杆马力; (7)有效平衡值。 一、基本假设 (1) 普通型游梁式抽油机; (2) 低滑差,即转数随负载变化很小的硬特性电动机; (3) 模拟的是上粗下细的级次杆; (4) 泵完全充满(没有气体影响); (5) 井下摩擦正常; (6) 油管锚定; (7) 抽油机完全平衡,且传动效率为100%; (8) 未考虑具体抽油机的几何特性; (9) 计算最大扭矩时,认为最大、最小载荷发生在曲柄位于75?和285? 处。 二、基本示功图 三、自学要求 (1) 基本示功图上各符号的意义; (2) 杆、管弹性常数和弹簧常数的物理意义; (3) 五个无因次变量的物理意义; (4) 图3-52~图3-57的特征。 例如:图3-52和图3-53(p174~175) (结) 有杆抽油系统包括地层、井筒、机-杆-泵和地面出油管线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抽油系统设计主要是选择机、杆、泵、管及抽汲参数,并预测其工况指数,使整个系统高效运行。 1、抽油机的选择 原则:在一定的S、n、Dp组合下,既能满足油井产量的要求,同时悬点Pmax和减速箱输出轴扭矩M又不超过它的允许值。 2、抽油杆的选择与计算 CYG的长度:由下泵深度确定 CYG的直径:取决于杆材及强度 组合及材料 3、泵的选择 除确定Dp外,还需根据油井条件选择泵的类型及间隙配合;浅井用管式泵,中深或深井可用杆式泵,柱塞与衬套间隙根据μ0、Tw、含砂量fs等资料来确定。 * * * * (二)抽油杆柱设计步骤 (2) 等强度设计方法 P146 (1) 不等强度设计方法 套管 抽油泵 油管 各有优缺点 二、有杆抽油井生产系统设计 有杆抽油系统组成: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内容: (1) 油层 (2) 井筒 (4) 地面出油管线 (3) 采油设备(机、杆、泵等) (4) 工况指标预测。 (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2) 采油设备(机、杆、泵等)选择; (3) 抽汲参数(冲程、冲次、泵径和下泵深度等)确定;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目标: 经济、有效地举升原油。 IPR 井筒多相流规律 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 地面多相流规律 (1) 油井和油层数据; (2) 流体物性参数; (3) 油井生产数据。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依据: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理论基础: 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基础数据: 油藏供液能力 节点系统分析方法 有杆抽油井生产系统设计思路(不限产量): (1) IPR计算 (3) 温度场计算 (2) (4) (5) 计算 (6) (7) 抽油杆柱设计P146 (8) 泵效分析 (9) 产量迭代计算 (10) 工况指标计算 步骤:P148 限定产量 这是根据油井配产任务一定产量条件下,寻求为完成规定产量使抽油系统在高效率下工作的抽油方案。其核心是确定合理的抽汲参数。设计步骤与不限定产量的主要不同点是: ①以规定的产量作为设计产量,不再先假定产量; ②进行杆柱设计时,若杆柱超应力时,则先选出高强度杆或重新确定能满足规定的抽汲参数组合(主要是n,s,Dp),若最后仍无法满足,则停止设计,说明配产不合理,有杆抽油方式无法实现配产任务; ③如果抽油机超扭矩和超载荷,则可更换大型抽油机,重新进行设计; ④能够基本满足规定产量的抽汲参数可能会有多种组合,刚应以系统的效率高,能耗低作为抽汲参数的选择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一数学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新疆市政定额-第11册 钢筋工程、拆除工程.pdf VIP
- 运动强度控制方法.pptx VIP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培优卷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原卷版).docx VIP
- 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常见疾病试题:循环系统解剖生理.doc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如何提升领导力》课件.pptx VIP
- 《挺身式跳远》课件.ppt VIP
- 《腕管综合征》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