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第4章(上).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运用工程第4章(上)

制动减速度 根据减速度与力的关系可知,制动减速度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及附着力。 地面所能产生的最大制动力 最大减速度 两轮抱死时的减速度 第一节 制动性 计算制动距离的关键: 正确分析对应的减速度; 正确分析持续的时间。 第一节 制动性 制动距离 在正常情况下,第三项可以忽略: 制动时间 上式常用于制定制动法规。 第一节 制动性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 机动车类型 制动初速度km/h 满载检验制动距离要求m 空载检验制动距离要求m 试验通道宽度m 三轮汽车 20 ≤5.0 2.5 乘用车 50 ≤20.0 ≤19.0 2.5 总质量不大于3500kg的低速货车 30 ≤9.0 ≤8.0 2.5 其它总质量不大于3500kg的汽车 50 ≤22.0 ≤21.0 2.5 其它汽车、汽车列车 30 ≤10.0 ≤9.0 3.0 两轮摩托车 30 ≤7.0 —— 边三轮摩托车 30 ≤8.0 2.5 正三轮摩托车 30 ≤7.5 2.3 轻便摩托车 20 ≤4.0 —— 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 20 ≤6.5 ≤6.0 3.0 手扶变型运输机 20 ≤6.5 2.3 第一节 制动性 通过上式还可以确定车队中车辆安全间距。 这方面存在两种理论—— 绝对安全间距 相对安全间距 第一节 制动性 绝对安全间距:在前车突然停止时,保证后车都不致发生碰撞事故的安全距离。绝对安全间距等于停车距离: 相对安全间距:认为前后相邻两车以同样的减速度制动。这样间距可以缩短,即有 第一节 制动性 第一节 制动性 制动效能恒定性: 热衰退:制动器温度升高造成制动效能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汽车长下坡时,长时间制动减速,制动器温度可达到三百度以上,甚至六七百度。 水衰退:当汽车行驶过程中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造成制动效能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制动器的水衰退。 制动器抵抗热衰退和水衰退保持制动效能的能力,称为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第一节 制动性 六、各轴附着率分析(制动减速率) 制动过程中,加速度和切向力总是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因而总是负的。 为了消除负号,并便于质量和力的单位换算,引入制动减速率的概念。 g—重力加速度 第一节 制动性 前轴制动力 后轴制动力 在平路上行驶,并忽略空气阻力,即有 —汽车惯性力 引进附着率,上式可写为 第一节 制动性 第一节 制动性 第1种情况,各车轮均处于微小滑移状态,都没有达到 第2种情况,一根车轴的附着率达到峰值 第3种情况,各轮都达到附着极限值。特殊情况下 这时 忽略升力,即得 从而 这是车辆所能达到的最大减速率,称为极限减速率。 得到一般减速率。 这时的减速率比第1种情况高些。 第4种情况,一根车轴抱死。 第5种情况,各轮都抱死,这时 所以 因为一般情况下 第一节 制动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最大可能的 不能超过 即 。 如果忽略滚动阻力和车轮等转动惯量的影响,制动力 第一节 制动性 制动时,各轴轴荷(忽略升力的影响) 随着减速率的增加,前轴轴荷增加,而后轴轴荷减少。 这样,各轴的附着率: 给定 ,即可通过 和 求出 第一节 制动性 七、制动稳定性 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制动跑偏 侧滑 前轮丧失转向能力 汽车丧失方向稳定性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制动性 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转向轮制动力不相等 转向系统不协调 制动跑偏的原因: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本世纪以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近40万起,死亡超过10万人,受伤近5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事故的75%。 尤其是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世界汽车总量的8%,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超过全世界五分之一,万车死亡率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1999年,美国的万车死亡率为2.0、法国2.5、日本1.3、德国的幕尼黑市为0.41,而我国为15.45。 2007年,美国万车死亡率是1.77,法国是1.59,日本是0.77,英国是1.1,加拿大是1.2,澳大利亚是1.17,而我国为 5.1。 综合来看,我国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4至8倍,位居世界各国之首,远高于世界平均万车死亡率2%的水平。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2009年河南交通事故中私家车肇事造成946人死亡 2010-02-26 08:07:22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郑州) 第四章 汽车行驶安全性 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到世界第二 2010-7-15 9:24:46????? 中国经济导报   “第四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