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
《四诊心法要诀》是《医宗金鉴》一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临床上如何应用
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原文采用四言歌诀,叙述比较简括,便于初学的人诵记;每节后又有“注”,基本上阐明
了原歌诀的意义,这是原书的一个特点。但是由于原文歌诀和注都是用文言写成,对一般
初学中医的读者来说,阅读时并不是没有困难的。1961年初,笔者为了使西医学习中医的
同志便于阅读,曾将《四诊心法要诀》分为十二篇,用“释义”形式,将原文作了必要的
阐述,在《浙江医学》杂志上分期发表。这木《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它的对象是以初
学中医诊断的读者为主,文字上更要通俗些,因此就在《四诊心法要诀》释义的基础上,
全部加以改写,尽量容纳原注的意义,并且补充了现在中医临床上习用的而原书中却没有
提到的诊断方法。
我们学习前人的知识,为的是古为今用,不能毫无取舍的崇古泥古。所以对原书中某些理
上推理与实际结合不上或没有临床参考价值的内容删节了;某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讨论
的内容,则在译注里作了必要的说阴。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时间比较匆促,一定会有很
多解释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希望读者指正。
何任
1981年6月
(一)总纲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
全。
【译注】本节主要是说明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望诊,就是通
过医生的眼对病人显示的体态、神色、舌进行观察。病人面部的异常色采,叫做病色;根
据病色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病情变化。如五色诊法,是按照五行的规律,用木,火,
土,全,水来代表五色的属性,用以说明病症变化关系;“肝病色青,心病色赤,脾病色
黄,肺病色白,肾病色黑”。
闻诊,就是通过医生的耳未辨别病人声音的正岸与病变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古代的闻
诊,主要以五音的相应与不相应,以辨别五脏的病变。所谓五音,就是:宫、商、角、徵
(zhi,读止)、羽。以五音配合五脏,如肝木,在音为角;心火,在音为微;脾,在音为
宫;肺金,在音为商;肾水,在音为羽。五脏都有各自的正音,这是正常的现象。如脾土
在音为宫,正常的发音,自喉而出,声音长大而调和,有沉洪雄厚的尾声,这就是宫的正
音;若是病人在发音里失却了这种正音,就是病态。这种耳听五音的古代诊断
方法,目前临床上已少有人应用,可作为一种基础理论与古典诊法来理解,下面还要谈
到,这里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罢了。
问诊,就是通过医生和病人的谈话问答,以了解疾病的经过和病人自觉的病苦和感受。自
然界有风,暑,湿,燥,寒五气存在,在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人能很好地适应它,因此,
反过来对人体五脏起一种资生作用。但是超过了正常情况的五气,也会使人体五脏引起病
害,就往往会反映出各种症状来,如反映心的噫气,反映肺的咳嗽,反映肾的欠伸等等。
这种由于五气所致的五脏病症,古人称它为五病。同时根据古人的体会,人的五脏对环境
和饮食中的五臭(办称五气,即臊、焦、香、腥、腐)和五昧(苦、酸、甘、辛、咸)都有
“所主,也就是各自的分管,这往往从病人对某些气、味的独恃喜爱和不喜爱反映出
来。医生通过和病人的语言问答,以了解病人的五病,并推测五脏的偏胜情况,从而诊断
所生的是什么疾病。
切诊,是医生以手指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切脉)来辨别脉象以诊察疾
病。五脏各有它的主要脉象,叫做五脉(即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
医生根据脉搏的正常和变化,可以了解病人脏腑情况。
以上所谈是古代医生对望、闻、问、切四诊的大体内容。自古到今由于医疗实践内容的不
断丰富,现在进行四诊,比前人又有更多的方法。在望诊方百,不仅望神色,还望形休,
望动态;并且望舌,看舌质和舌苔;也对头、百、眼、目、鼻、耳、唇、目齿和四肢、皮
肤的形态色泽和排泄物进行观察。闻诊方面,不只是局限在古人的识别五音,而
是在辨别正常的声音之外,还对病变的声音,从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呢逆、嗳气、
呻吟、叹息、喷嚏等加以分辨。另外,还利用医生的嗅觉,从病人的口气、汗气、鼻息、
身气乃至于病室的气味中加以测察病情。问诊方面,从病人或家属询问一般惰况:问生活
习惯,问家属病史,既往病史;从起病到现在症状都要问清楚,特别是对现在症的探问,
更应该仔细问明。如问寒热,问汗,问头身感觉,问大小便,问饮食口味,问胸腹感觉,
问耳眼,问睡眠。对妇女还要问月经胎产情况。对小儿还得问种痘出庶,断乳迟早以及是
否受过惊恐等等。切诊方百,诊脉除掌握二十八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
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车、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疾)的主病及其相兼脉象的主病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