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汇编-杨继荪.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继荪 重求本擅理瘀的杨继荪 潘智敏 整理 编者按 杨继荪主任医师是浙江省著名中医,其祖父系名儒兼名医, 悬壶沪杭,誉满杏林,杨氏自幼耳濡目染,矢志习医。从医60余年 来,学验俱丰,硕果累累。无论是在中医药理论发展上,还是临床诊 疗上,以及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卓著的成绩。他不 但是一位根基扎实的中医学者,而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家,在慢 性肺心病及各种老年病上,多有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确切的疗效。本 文系统介绍了杨氏的学术成就和临证特色,并通过相应的医案评析, 相互印证,医论、医话和经验方等各个部分都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内 容十分丰富。学习本文,除了能系统了解杨氏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 之外,更能学到杨氏临证诊疗中的大量独到的经验体会和具体治法, 对于提高自己的理论造诣和诊疗水平,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坚持学术争鸣,大胆改革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发展中医。 ———杨继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创刊十周年 题词 第十一卷 第一期)       杨继荪,男,原名希闵,祖籍浙江余杭。1916年2月10日出生于杭州一个中医世 家。祖父 杨耳山,清孝廉公,系名儒兼名医,悬壶沪杭,誉满杏林。他自幼熏陶渐染,矢志习医, 继承祖 业。又在祖父影响下,喜研文史,爱好诗词,从小诵读四书五经,以及《古文观止》、 《东莱博议》 等。至1932年高中毕业后,即随祖父学医。侍诊之余,悉心攻读《内经》、《难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选读金元明清诸家论述。朝夕钻研,孜孜不倦。三年后,因 祖父病 故,又从名医徐康寿学习两年,在徐师谆谆教导下,医术逐日见长。学成后在杭城设 诊开业。 由于历起沉疴,深得病家信赖,故医名随之鹊起。 解放后,在党的教育培养下,1950年参加杭州市中医师学习班,组织了联合诊所 ———联合 中医院。1953年进入国家医疗机构工作。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业务 和行政领 导职务。虽身兼数职,工作冗繁,但仍立足临床,坚守不渝,上午门诊经常要看到下午 一、二点 钟,还要参加院内外的会诊,有时要赴省内外远道出诊。及至退居二线后,亦从未脱离临 床。 坚持定期病区查房,为中青年医师分析病案;作专题讲座,传授他近60年来的实践经 验;并利   第一卷373 #### 用晚上时间处理病人的来信咨询,备课,审阅稿件;为许多中药厂生产新产品提合理化建 议;为 中青年医师的科研投标审题,帮助他们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药。百忙之中,还不 忘参 加各种对社会有益的义诊活动。 治学方面,他平生谨严有序,推崇求实精神,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上,主张 循序渐 进、博览深求、持之以恒、学以致用。他常说:“‘书海无边勤为径’,知识需要累进, 决无捷径可 走”。并告诫学生:“读书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勉励青年医生:“要通晓文史, 学有功底, 才能精研医典,发皇古义”。提倡:“要知己知彼、善集众长(包括现代医学知识在内) 、独立思 考、不断实践,才能融汇新知、发展医理”。因而,他既坚持学有渊源、继承前贤,又重 视兼收并 蓄、开拓创新。 学术上,他认为古代经典医著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金元明清各家学说则是在经典医 著上 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通过反复实践、推敲,逐步充实完善了前人之所未备,从而启迪后 学,有的 甚至有所突破。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医的发展亦将无终止。如辨证论治是中医之精髓,千 百年 来在临床证治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但从发展上看,辨证论治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提 高 一步。既要继承、又要发展。他认为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而辨证之关键,在于掌握疾病 的性 质及临床演变规律,使立方下药、有的放矢。他在治病过程中,时常体现出熔伤寒、温病 于一 炉,集各家之长而活用,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风格。临证辨治,他十分注重审证求 因、治 病求本。他说:凡病之起,必有其因。《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求本,既包括探索 人体先天之 本和后天之本,求其阴阳盛衰之偏颇,也包括追究导致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求其发病起 源之 由来。治病求本亦即求因明本,意在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他在审因辨治方面思路开阔,善 于采 用寻根探源、证因合参的方法审明标本,尤其是疑难杂病的证治,更显示其独到之处。此 外,他 又认为医学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先进医疗仪器在不断更新,以及边缘学科间在不断渗 透,因 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必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对疾病的判断,不能仅凭直觉来分 析,应 把中医辨证与现代科学方法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