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
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意象”的概念及其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透过“木叶”意象,把握古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整体把握的能力。 2、训练学生对“月” “草” “梅” “柳”等意象的暗示性意义合作探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激发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niǎo) 照浦(pǔ) 褒(bāo) 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ēn) 涔(cén)阳 万应锭(dìng) 言筌(quán) 窸窣(xī sū) 迢(tiáo)远 2.词语理解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妨——不妨。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歧路——岔路。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翩翩——飞舞的样子。 缠绵——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 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绵密——柔和紧密的样子。 1-3、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字。 4-6 、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7 、“木叶”“树叶”两个形象一字千里。 以小见大 深入浅出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说“木叶” 引题 主体 小结 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义 月 草 梅 柳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义 第一组:“月”意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小结:古代诗歌中“月”意象的暗示性意义 1、寄托相思,思乡怀人。(最为常见) 例如《静夜思》《月夜忆舍弟》。 2、寄托广义的哀思,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例如《枫桥夜泊》。 3、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的心情。 例如《鸟鸣涧》。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义 第二组:“草”意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象征春天的盎然生机或顽强的生命力。 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寄托离愁别绪,思归念归之情。 例如《清平乐》 《赋得古原草送别》。 3、寄托情感,感时伤世。 例如《春望》。 小结:古代诗歌中“草”意象的暗示性意义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暗示义 第三组:“梅”意象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以梅比喻人的高洁、刚毅的品格。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