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生态城市研究综述 第一节 生态城市概念提出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 态城市概念的提出及相关概念辨析 1.1 概念的提出 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或ecocity或ecopolis或ecovilled等)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9]。之后国际上生态城市的研究蓬勃发展,其中由美国学者理查德?雷吉斯特领导的城市生态学研究会于1975年成立,并于1987年出版了雷吉斯特的《生态城市:伯克利》(Eco-city Berkeley)一书,还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城市生态学家》(The Urban Ecologist);1991年,荷兰国家自然规划署(National Physical Planning Agency, NPPA)组织专家进行了一项名为“生态健康的城市(ESUD)”研究,并出版了《生态城市:生态健康的城市发展战略》(Ecopolis: Strategies for Ecologically Sound Urban Development);1992年澳大利亚社区活动家戴维?恩奎斯特(David Engwicht)出版了《走向生态城市》(Towards an Eco-city)。以及四次生态城市国际会议的相继召开和世界各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实践活动,都使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但到目前为止,生态城市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1]。 雷吉斯特在其后期的生态城市研究中认为,生态城市是指生态健全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M?罗斯兰德则提出一个非常综合的生态城市概念,他认为这一概念中应包括:健康的社区、适宜的技术、社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态、绿色运动、生物地方主义(bioregionalism)、本土的世界观(Native world views)、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主义、生态产业(ecological economics)、生态女权主义(ecofeminism)、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等[1];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O.Yanitsky,1987)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财富、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栖境;我国学者王如松在《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方法与原则》一书中提出,生态城就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10];此外,黄肇义、杨东援通过对已有的生态城市理论的总结,提出更加完善的定义为: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11]。 1.2 生态城市与田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区别与联系 生态城市的许多思想来自于的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理论是霍华德(Edward Howard)于1898年提出,他主张限制城市的无限膨胀,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以建设健康舒适的生活场所[12]。但这一理论在现实的实践中并不十分成功,一方面由于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曲解。田园城市的英文名称是“Garden City”,所以有人译为“花园城市”,容易使人误认为这种城市需要花园般的城市躯壳,这样导致过分强调城市的田园性质,而违背了城市发展的积聚要求。从这点来看,生态城市要比花园城市或田园城市的概念更科学、更全面,是田园城市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山水城市概念最早由钱学森于90年首先提出,其后这一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完善。最初的山水城市概念强调把山水诗词、古典园林与山水画溶入城市大区域建设,如钱老所说:“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回到自然”。吴良镛把它推而广之,理解为“山水”泛指自然环境,“城市”泛指人工环境[13]。“山水城市”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以“城市”为代表的“人工环境”与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钱学森也曾解释到“我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我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条件给合起来。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 因此,山水城市不是简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