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讲稿课件
二、清朝的预备立宪 (一)实行预备立宪的政治背景 1、实行预备立宪的理论基础 (1)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维新改良派——“制度救国”的政治法律理论 2、实行预备立宪的现实原因 “新政”的失败 日益高涨的人民革命斗争迫使清政府无法再照旧统治下去 日益强烈的立宪舆论迫使政府不得不敷衍立宪派的要求 日益加深的帝国主义侵略需要清政府披上宪政的外衣 3、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三端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患可弭。 4、实行预备立宪的原则―――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5、实行预备立宪的实质——迷惑群众,抵制革命、继续维护专制统治 (二)实行预备立宪的活动 1、官制改革―――是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的第一个环节 中央:设置十一个部;清政府提出五不议原则。 地方:把各省督抚的军权收归陆军部,财权收归度支部,同时采取名升暗降的方法消弱了地方督抚的实权。 四、法律形式 1、律 2、令 3、诰 4、例 5、典 五、明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一)刑事法律规范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与唐律相比,有所加重 1、加重处罚反逆大罪 对犯罪者本人及亲属处刑更重 株连范围更广 处罚不分情节 2、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交结 增设了“奸党罪” 3、严惩官吏渎职与贪赃犯罪 4、增设了新的刑罚 (1)徒、流刑均附加杖责 (2)充军刑 (3)枷号刑 (4)廷杖 (二)经济规范 “盐法”、“茶法”——规定了封建国家的盐茶专卖制度 (三)民事法规 与唐律大致相同,但有关礼教风化方面的犯罪较之唐律减轻 六、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 “三法司”——刑部(审判)、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察) 2、地方 省级——提刑按察使 府(州)、县——行政长官兼理司法 申明亭——设于各州、县、乡、里,受理普通的民间争议,主要采用调解的方法 (二)审判制度 ——会官审录制度 1、三司会审 2、热审 3、朝审 4、圆审 5、会官审录 6、大审 (三)监察机关 1、中央 都察院(风宪衙门) 六科给事中 2、地方 把全国划分为13道,设立监察御使分别掌管。 (四)厂卫干预司法 明朝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极端君主专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厂:东厂、西厂、内行厂 卫:锦衣卫 第十一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 学习重点: 清朝的立法活动 清朝的立法主要特点 一、社会背景 清朝是中国的末代封建王朝。 其法制经过辗转相承,已经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既是中国法制的完备形态,同时也是封建法制的最后形态。 其法制不仅带有封建专制性,还带有强烈的民族压迫性。 二、立法指导思想 (一)“参汉酌金” (二)秉承儒家正统法律思想,明刑以弼教 (三)“稽往宪,合时宜” (四)贯彻“满汉畛域”的原则,维护旗人的特权 三、立法活动 (一)《大清律例》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其结构形式与《大明律》相同,律后分别附以奏准的“条例”。 (二)各部院则例 1、《刑部现行则例》 2、《钦定吏部则例》 3、《钦定户部则例》 4、《钦定礼部则例》 5、《钦定中枢政考》 6、《钦定工部则例》 7、《理藩院则例》 (三)《清会典》 康熙时仿《明会典》制定《康熙会典》,此后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四朝均加以修订。 其详细记载了清朝从开国到光绪朝各级行政机关的执掌、事例和活动原则。 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也是中国封建时代行政立法的总汇。 (四)适用于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法律 1、《蒙古律》 2、《回疆则例》 3、《番例条例》(《西宁番子治罪条例》 立法特点: 1、修例是清朝重要的立法活动 2、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立法 四、清律的主要特点 (一)以严刑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压政策 1、严惩谋反、谋大逆、谋叛等重罪 扩大定罪株连范围 加重量刑 2、钳制思想,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二)维护满族享有更大特权的封建等级制度 良贱同罪异罚 保护贵族官僚特权 赋予满族人更大特权(减等、换刑)。 (三)保护满汉地主阶级的财产所有权 1、典权制度 2、保护旗地、旗产制度 (四)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阶级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化 1、废除了明律中所规定的匠籍制度 2、雇工人的法律地位有所改善 3、将一些贱籍豁除为良 (五)建立了更加严苛的刑罚制度 1、增加了新刑罚 迁徙、充军、发遣、凌迟、枭首、戮尸 2、死刑制度的变化 清朝的死刑明确区分为立决和监候两种。 立决:斩立决、绞立决 监候:斩监候、绞监候 扩大了适用范围,有进一步残酷化倾向 (六)维护封建经济基础,摧残资本主义萌芽 1、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业发展 2、奉行海禁政策,阻挠对外贸易 3、加强对矿冶业的监管,限制民间自由开矿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与传统文化课件.ppt
- 昏迷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及相关护理.ppt
-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课件.ppt
- 我们“爱牙日”课件.ppt
- 我制作的体质划分课件.ppt
- 成套选型、选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4.09.05课件.ppt
- 昆泰GCP培训课件.ppt
- 我上中学了2013课件.ppt
- 我们身边的节日--四上青岛版传统文化课件.pptx
- 我和书故事课件.ppt
- 双循环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docx
- 纳米材料对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docx
- 建立并提升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pptx
- 脊椎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对策培训课件.ppt
- b节selfcheck目标语言点教学课件unit 1 period4.pptx
- 联合Sentinel-2和Landsat 8-9的云及云影下山区积雪重建及时空变化分析.docx
- 基于机器学习的PM2.5和O3浓度预测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docx
- DB34T-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统供服务规范 .pdf
- “双碳”背景下ESG实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docx
- 基于强化改性研磨的06Cr25Ni20钢焊缝抗高温疲劳性能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