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粤剧形成发展和改良得失
浅论粤剧形成发展和改良得失 粤剧又叫大戏、广东大戏,起源于南戏,自嘉靖年间始现于两广地区,是集乐师配乐、抽象形体、戏台服饰、唱做念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在两广地区、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聚集地都有着大量的受众,是一个大戏剧种。明白它的起源和发展路线,对粤剧的保护、传承,乃至于对中国当代戏剧的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众所周知,粤剧在近现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因就是粤剧是首先开始改良的大戏剧种。本文拟对粤剧的形成发展以及粤剧改良的得失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粤剧的起源
剧种之间的区别在于其声腔,弄明白粤剧的声腔,我们便可以追本求根,找到粤剧的起源所在。
(一)粤剧的基本声腔
《中国戏曲志“粤剧的基本声腔是梆子和二簧,兼有高腔、昆腔及民间说唱、小曲杂调。早期用中州音韵演唱,从清末民初起逐步改用广州方言。”因此而言,粤剧是一个以二簧和梆子为基本声腔,今使用广州方言演唱的多声腔剧种。二簧腔于乾隆年间在安徽、湖北、江西形成,而梆子腔则形成于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地区。粤剧以此两种声腔为基本,那么它的源头也应该是上文提到的两个区域。
(二)外来剧种的传入
粤剧既然以粤为名,那么它形成于广东的时间也想当具有考究价值。据《中国戏曲志1759),外江班在广州建立行会组织粤省外江梨园会馆。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外江梨园会馆碑记》记载有八个安徽、两个江西的戏班来到广州演出。由此可知,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皮簧戏已经由安徽和江西的戏班传到了广州。乾隆四十六年(1781),江西巡抚郝硕复奏遵旨查办戏剧违碍字句,称“再查昆腔之外,有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项,江、广、闽、浙、四川、云、贵等省,皆所盛行”。由此可知,梆子戏是于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由陕西、河南等地的山陕戏班传到了广州。根据明代大家徐渭的《南词叙录》记载,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之前,弋阳腔已经传入广东了,因此戈阳腔传入广东的时间比梆子还要早。又根据明代冯梦祯《快雪堂集》卷二《序黛玉轩新刻〔北雅〕》一文的记载,明万历三十年(1602)已经有广东演员在昆腔戏班中演出。是以,昆曲在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已经传入广东了。
由此可见,粤剧的形成融入了多个外来剧种,其中最主要的皮黄戏和梆子戏都是在乾隆年间传入广东的。
二、粤剧的形成
在了解了粤剧的源流之后,我们再来看粤剧形成的时间。在研究粤剧的形成时间之前,我们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地方的戏曲史和剧种的发展史。地方的戏曲史起点是这个地区开始有戏曲活动,而剧种的发展史起点于这个剧种形成。由此可知,诸多外来剧种流入广东的时间并不是粤剧形成的时间,而其形成确切来说应是外来剧种融合之后,出现带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出现并演出的时间。比如说,河北梆子是一个梆子剧种,它的起源时间不是河北开始有戏曲记载,而应该是这个腔调正式出现的时间。因此一般来说,剧种的发展史要短于地方的戏曲史。
(一)外来声腔在当地的发展
在本人看来,外来声腔逐渐形成一个当地的新剧种有三个显要性特征。一是有当地的科班和当地演员;二是所使用的语言在当地通行;三是新创的剧目,并融合了当地的民间艺术特色,在不断地表演与发展中突显出该地域性风格,如今我们用这三条标准看粤剧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清雍正年间(1723 -1735),苏州人绿天在《粤游纪程现了被称为“土优”的由本地人组成的戏班,他们演唱的是“一唱众和,蛮音杂陈”的“广腔”,这表明,外来的弋阳腔,已经本地化了,粤剧进入孕育期。清乾隆初年,本地班在广东佛山建立了自己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清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皮簧、梆子腔传入广州以后,逐渐被广州的当地人接受,道光年间,广东举人杨懋建在《梦花琐簿》中记载:“本地班近西班”。咸丰、同治年间游幕广东的俞询庆在《荷廊笔记》中记载:“由粤中曲师所教,而多在郡邑乡落演剧者,谓之本地班,专工乱弹、秦腔及角抵之戏。”并出现了以演武戏著称的武小生阿华和二花面李文茂,拿手戏为《芦花荡》、《王彦章撑渡》等。道光年间,本地班大量涌现,形成了不同地域风格的“广府班”和“下四府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武生星为班主的“德升班”。
依上所考察的内容,粤剧的最终形成应该是定在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
(二)粤剧的地方化
粤剧正式形成前期,所用语言是两广地区的官话,即融合了粤语风格的普通话,而非广东话。辛亥革命前后,随着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越来越深远,“志士班”开始出现在广东各地。“志士班”为了顺应当时资产阶级思潮的风向,在粤剧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编排了许多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新时代”剧目;在演唱语言上面,由两广官话逐渐改为广东话;融合了广东本地的一些音乐形式,是粤剧被更多的本地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眼外伤ppt课件-眼外伤健康教育课件.ppt VIP
- 《新时代思想读本》3.2新时代新征程课件.ppt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doc
- DB11T 945.1-202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1部分:通则.pdf VIP
- 外研版六年级(上册)M4U2.ppt VIP
- 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高校课程思政案例)-思政案例内容整理.docx VIP
- 《无人机综合监管与航路规划》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优质!)Amfori BSCI社会责任验厂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docx VIP
- 自-电大__电工电子技术总复习题及答案 .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