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P2P行业新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P2P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中国金融界究竟有多黑; 2、基金、证券行业“老鼠仓”频发老鼠仓是指基金、证券从业人员在使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 由于基金、证券从业人员先天具有信息优势,因此证券市场中的老鼠仓行为就像打牌时能看到对家底牌并随意出老千一样,不但违背了职业经理人的一般诚信原则,而是严重的职业操守问题,还涉嫌犯罪。因为这种行为本质上与诈骗无异,甚至可以等同于贪污、盗窃,它公然窃取了投资者的财富,辜负了投资者的信任。 在中国股市中,老鼠仓的主角也一直在变化。上世纪90 年代所谓的“庄家时代”,老鼠仓的主角以券商工作人员为主,结果就是这些玩老鼠仓的个人赚得盆满钵满,而许多券商则被掏了个空。进入本世纪后,公募基金成了市场中最大的玩家,基金经理也成了老鼠仓的重灾区。但直到2007 年,对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的查处才正式揭开了基金业老鼠仓黑幕的冰山一角。而除公募基金外,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券商保代、券商自营、保险资金、上市公司大股东、大户游资等实际上也都暗藏着不少老鼠仓。 3、保险业的“潜规则”:误导消费者“假如你听到一个业务员对寿险和银保产品有诸多承诺,那么可要留心了。”某银行经理表示,“现在市场不是很好,很多银保产品在推荐时会把收益夸大,他们向你介绍的保障和收益,可能连他们自己都很难搞清具体内容,浮夸居多。”?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大堂经理提醒,“寿险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误导。”? 今年2月23日,央视也曝光了保险业普遍存在的误导现象。央视报道指出,江苏保险消费者林先生把拒绝赔付重疾险的阳光人寿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并赢得重大疾病保险的基本保额12万。 ; 4.投行过度包装欺骗投资者有些IPO项目曾经光彩夺目,但疯狂过后业绩却与发行价严重不匹配,最终股价从“破发”到一落千丈,从此再无起色,沦为“扶不起的阿斗”。保荐机构在这其 中可谓形成推波助澜之势,受到市场普遍质疑。而僵尸股中,不乏由于投行过度包装,或是尽职调查不力所导致的财务造假案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行对上市企业的过度包装以及不负责任的审查危害极大,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投资者们倾家荡产。 5、信托刚性支付神话不再,类庞氏骗局显形前不久,知名财经作者叶檀发文《信托庞氏骗局谁也躲不过》。文中称,信托刚性支付神话不再,类庞氏骗局显形。信托公司发售的非标资金池理财产品跟银行的相关产品很像,所谓资金池,就是把投资者的钱放到一起,投资于一些项目,这些资金和项目没有一一对应。投资的项目可能是一年两年等长期的项目,而募集来的资金可能只有3个月、6个月的期限,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期限错配”。去年6月份,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一场严重的“钱荒”,原因就是大量银行理财产品存在这种“期限错配”。“把一个一年期的投资项目拆成4个3个月期的投资产品,人为放大了流动性风险。”?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信托公司热衷于做资金池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即为其他集合信托产品“兜底”,也叫“养池兑付”。比如某家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两期资金 池产品,募集到规模在200亿左右的资金,信托公司会在其中配置相当比例的现金,既能应对开放日的赎回,也可以留出头寸来兑付其他风险项目。信托似乎也正逐渐会滑向高收益庞氏骗局的泥潭。 ; 阿思达克通讯社6月3日讯,P2P业内有消息称,近日行业监管细则或浮出水面,对于P2P是否进行“牌照”管理的争议再次出现。多位业内人士及分析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P2P“求监管,不求牌照”,因牌照管理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网贷平台,而征信系统建设将助力行业监管,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赵渊博士认为,金融的价值是通过资金融通,体现“开放、分享”的理念,而互联网技术促进了信息的分享,进而实现了收益的分享。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中国最难改变的金融行业。 赵渊同时指出,互联网金融创新,不能脱离监管,创新并不排斥监管,监管是好事。监管,成为信用的“背书”,成为区分良莠的标准,监管还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过,他也指出,监管的目标,不是让金融倒退到“封闭、独占”的状态。他认为,“牌照”管理模式,无法适用于所有P2P平台,尤其是纯中介型平台。而“红线”式监管 + 递进式监管,需以介入资金交易的程度为标准。 其他多家P2P网贷平台负责人也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一旦实行“牌照”制度,行业将被金融机构及大型互联网及其他企业占领,而真正从事P2P业务的平台由于规模问题很有可能无法获取牌照,不利于行业发展。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对大智慧通讯社(微信号:DZH_news)表示,2013年网贷平台数量在800家左右,平台总成交量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