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标点符号的修改
* 一句一逗 也关情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主讲 乌市第七中学 王玉桂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但由于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编辑部后,却好久没有得到消息,便写了封信去追问。信是这样写的: “?——雨果?” 编辑部的回信很快来了,上面写的是: “!——编辑部” 不久《悲惨世界》这部名著便问世了。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古时候,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 可到了把新娘迎娶进门,送入洞房后,才发现新娘是个秃头,瘸腿,一脸麻子的丑八怪。大户找媒婆算帐.媒婆不认帐,说她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直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 “,”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在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标点符号。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标点的发展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16 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 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重新认识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阅读材料,划出重点,找出区别。你对自己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标点符号的位置 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特别注意: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在抗战时,日本侵略者在我东北沦陷区写了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而老百姓却悄悄加了一个逗号,就完全改变了意思。你知道加在哪吗? 乌 鲁 木 齐 市 第 七 中 学 语 文 组 小 课 题 研 究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仅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