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原理绪论及第一章
地震勘探原理 ---物探院双学位班考前辅导 绪论 勘探石油的方法: 1、地质法; 2、物探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普通物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 地震勘探; 3、钻探法。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生产工作的三个环节(阶段):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地震资料室内处理、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 地震勘探发展的三个阶段:光点记录阶段、模拟磁带阶段、数字磁带阶段; 第一章 地震波运动学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传播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也叫几何地震学,主要用于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地震波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反射和透射、费马原理、惠更斯原理 第一节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物体受力的三种状态: 永久形变 破坏圈 塑性形变 塑性带 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区 地震子波:研究表明弹性波在传播了一定距离(几百米)后便相对稳定(有2-3个相位、有一定延续时间),形成地震子波。它是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 地震子波在继续传播的过程中,严格来讲其幅度和形状都会发生变化,近似可以认为地震子波的形状基本不变,但其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接收点的时间有先有后。 地震波的几个概念 1、波动与振动 振动是一点的运动,波动是振动的传播,即介质整体的运动。 振动传播的速度为波速,与质点本身运动的速度无关。波速有限是波动的必要条件。 波动伴随能量传播。 2、波前、波后和波面: 波前—波阵面 波后—波尾, 波面—等相面 根据波面的形状可以划分波的类型:球面波、平面波、柱面波 地震波的几个概念 3、波线:波及其能量传播的路径,也称为射线。(几何地震学) 4、振动图和波剖面 振动曲线:表示质点振动的曲线。 振动图:检波器所在点的振动曲线。 波形线:同一时刻各点的位移绘制在一个图上得到的曲线。 波剖面:沿测线的波形曲线。 5、频率、周期、振幅、波长、速度、视速度、视波长 正弦波:质点振动为简谐振动的波。 速度和波长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来考虑问题的。若沿着其他方向,则讨论的是视速度和视波长。 地震波的几个概念 波阻抗:密度和速度的乘积。 射线平面:地震勘探中将入射线、过入射点的界面法线、反射线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射线平面。 虚震源:反射线反向延长与从震源向分界面所作垂线的交点。 临界角:开始出现全反射时的入射角。 滑行波: 折射波: 费玛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地震波的分类 按传播路径: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等; 按波动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体波和面波 按极化方向:线性极化波、平面(椭圆)极化波。其中线性极化波可分为: 纵波(P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横波(S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按用途:有效波、干扰波:规则干扰波和不规则干扰波(随机干扰波) 时间场和时距曲线 时间场:在直角坐标系中某一波传播到介质中任意一点的时间可表示为t=g(x,y,z),这就确定了一个标量场,称为时间场。 时距曲面:若观测面为平面,在直角坐标系中,某一波到达观测面的时间可表示为t=f(x,y),其图形是一个曲面,称为时距曲面。 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距离x之间的关系。 几个基本概念: 炮检距(offset):炮点到地面各观测点的距离; 初至时间(first break):所有波中最先到达检波器的地震波第一波峰时间; 同相轴(event):各接收点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 共炮点(common shotpoint):所有接收点具有共同的炮点 第二节 一个分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一)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距离x 之间的关系曲线。 t=f(x)=f(x,v,h) (二)水平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 1、介质模型:界面倾角为零,均匀介质,界面上下介质存在波阻抗差。 2、介质参数:速度V, 界面深度h,炮检距(偏移距)为x; 3、自激自收:激发点和接收点在同一位置上的野外工作方式。 (三)倾斜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 1、介质模型:界面倾斜,均匀介质,界面上下介质存在波阻抗差。 2、介质参数:界面倾角φ 、激发点o到界面的法线深度h,波速v,炮检距x。 3、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 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四)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在水平界面、覆盖介质为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极小点在xm,极小点总是相对于激发点偏向界面上倾方向,极小点实际上是虚震源在测线上的投影,由震源到极小点的反射波射线是所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