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考试精华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地理学考试精华整理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研究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等三个特点。 在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中存在这两种城市地域,分别是(行政区)与(建成区)。 城市的地理区位指的是区域所在地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实体的空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自然地理区位)与(经济地理区位)。 建国后,中国的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模式大致可划分两大阶段和两种类型,即以1978年为界,形成( )和( )两种模式。 城市职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等级特征、(量态特征)和(同比特征)。 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有(互补性)、中介机会和(可运输型)。 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主要研究城市现象的各种类型和过程,具体包括: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评价性研究)。 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中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形成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1970年马卜贡杰(Mabogunje)提出了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农村控制性次系统主要通过农村各种组织机构、家庭和家族来实现。城市控制性次系统主要通过寻找(住房)和(职业)的难易来实现。 名词解释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区域城市数量增多,非农活动规模扩大,城市文化扩散,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阐述城市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的关系。 通过区分城市中劳动雇佣的基本和非基本部分来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理论。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不断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城市出现的城市人口回流,城市中心区再现活力,而郊区出现形体再开发的过程。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镇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在乡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的过程。 霍伊特认为,均质性平面的假设太不现实,因而他于 1939年提出了扇形模式或楔形模式。在他的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他把中心的易达性称为基本的易达性,把沿着辐射运输路线所增加的易达性称为附加的易达性。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路线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呈楔形,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楔形,它可左右隆起。至于住宅区,贫民住在环绕工商业土地利用的地段,而中产阶级和富人则沿着交通大道或河道,或湖滨,或高地向外发展,自成一区,不与贫民混杂。当人口增多,贫民区不能朝中产阶级和高级住宅区发展时,也会循不会受阻的方向作放射式发展,因此城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形或楔形。 基于伯吉斯、霍伊特等的城市内部结构模式均为单中心,而忽略了重工业对城市内部结构的影响和市郊住宅区的出现等等,哈里斯和厄尔曼在1945年提出较为精细的多核心模式。模式假设城市内部结构除主要经济胞体(Economic Cells)——即中心商业区(CBD)外,尚有次要经济胞体散布在整个体系内。这些胞体包括未形成城市前,中心地系统内各低级中心地和在形成城市过程中的其它成长点。这些中心地和成长点皆随着整个城市的 运输网、工业区或各种专业服务业,如大学、研究中心等的发展而发展。其中交通位置最优越的最后成为中心商业区,其它中心则分别发展成次级或外围商业中心和重工业区。哈里斯及厄尔曼还考虑到,易达性所吸引的商业、工业或贫民,本身便有排斥高级住宅的倾向。因为后者的区位因素之一便是要远离这些有碍环境的土地利用。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级住宅区。 这一模式虽较为复杂,但仍然基于地租理论。它假设付租能力较高的高密度住宅倾向于接近中心点和其它主要经济胞体,但最接近这些胞体的空间却被批发商业和轻工业所占有。由于哈里斯及厄尔曼的模式并没有假设城内土地是均质的,所以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并无一定序列,大小也不一样,其空间布局图是非常富有弹性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上述三个城市内部结构模式虽有地租理论呢的支持,可由于它们的创始人都是美国人,其所列举的情况与美国城市比较接近,对其它国家的现实性并不一定适用,必须加以修改。 郊区化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疏散过密的人口,使人口分布趋于合理;工业企业的外迁减轻了污染,腾出土地用于绿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