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料合集-《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pdfVIP

中医资料合集-《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医学,医疗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太阳证发热 (长期低热) 郭××,女,24岁。北京某医院医务人员。 [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 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 在38℃以上。曾查血沉25毫米/小时,其它如白血球和基础代谢均正常。注射卡那霉素 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自1978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两次,体温在37. 5℃上下。虽经治疗,未愈。1979年3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 [初诊]3月1日。今晨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37.4℃ ,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 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挟白较腻,脉浮紧。此为太阳伤寒 表实证,法宜开腠发汗、安中攘外,以麻黄汤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桂枝6克甘草18克杏仁15克二剂 [辨证]《伤寒论》云: “太阳病,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者,麻黄汤主之。”此为太阳伤寒之主证。柯韵伯曾指出: “麻黄八证……重在发热身 疼,无汗而喘。本例患者未致肺气郁闭,故无喘证,其余麻黄汤之主证皆备。舌质淡红 润,苔白,为有寒象,这种舌质,再加淡黄色苔,参之舌微现紫暗,为陈寒郁滞已久之 征。脉浮,病在表,紧则为寒。寒邪外束,身之阳气不得宣散,故令发热。此非阳明实 热,故虽发热而不甚,虽间歇性发热而非潮热可比。寒主闭藏,使皮毛闭,故身无汗。营 卫阻滞,失正常之卫外机能,故畏寒。寒邪郁于经脉之间,阳气不舒,故令骨节疼痛。 此病之初,原为外感风寒之邪,虽迁延三载,但始终缠绵未解,并未传经。转来初诊时, 病仍属太阳伤寒表实,麻黄证具,故不拘其日,仍当发其汗。 [二诊]3月3日。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微 缓。尚有轻微发热,病仍在太阳。服麻黄汤后,发热恶寒皆减,但现身汗出,脉微缓,营 卫失和之象。法宜通阳解表,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主之。 处方: 桂枝10克 白芍1O克炙甘草6克生姜60克大枣10枚白薇12克三剂 [三诊]3月8日。上方服三剂后热退。两日来未再低热.试体温36.7。c。膝关节偶尔有短 瞬疼痛,微觉头昏,梦多,此外身无明显不适,舌脉均转正常。再少进调和营卫之剂,巩 固疗效,并嘱其注意饮食起居,避免病情反复。 7月17日随访,患者说:自第二诊服药后低热退,至今未再复发,自觉一直良好。 [按语]从祖国医学看,发热的原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在外感热病即伤寒病中, 发热为主要见证之一。如太阳病多恶寒发热;阳明病多蒸蒸发热或潮热;少阳病为往来寒 热;少阴病发热则有寒化热化之别,还有兼证及阳气渐复发热之异;厥阴病发热主要表现 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唯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 合,无热可发”。上述诸发热证,虽性质各不相同,并且不论高热低热,均有一定规律 性,皆可按六经辨证施治。 本例患者间歇性低热反复发作,已三年之久,但未传经。这样长的时间,始终属太阳表 证,似乎不好理解。实际上,后世《伤寒论》注家,对此已有阐发,认为太阳病传变与 否,应凭脉证,计日传经之说,不可拘泥。不过,此证虽未犯他经,却在太阳经内变化; 所谓表虚表实.常可相互转化。因此,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六经及其传变规律。本例辨证准 确,抓住太阳病恶寒发热这一基本特征,灵活使用麻黄汤和桂枝汤,先后有别,分寸恰 当,故使三年缠绵之疾,数日内迎刃而解。 太阳证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 邢××,女,67岁。河北省任丘县马家坞乡,农民。 [病史]1975年春节,左面部疼痛, 其后逐渐转为剧痛,阵阵发作,持续三年之久。任丘 ××医院,北京××医院等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未明显好 转。1978年12月18日来诊,按太阳证偏头痛论治,两诊而愈。 [初诊]12月18日。近日来疼痛加剧,痛甚时脸肿发亮,眼不能睁,夜不能眠,坐卧不宁, 生活无法自理。微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淡黄润夹白,根稍厚腻。此为太阳伤寒表实 证偏头痛,风寒挟湿侵袭,无从达泄,法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以麻黄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8克杏仁18克 法夏15克二剂 (辨证]此证头面左侧剧痛,病属偏 头痛。 头居人之首,位高而属阳。手足三阳经脉,以及脏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舌质 淡红而润,苔淡黄夹白不燥,即为风寒夹湿,入侵肌腠,郁闭不解之象;参之头一侧痛 甚,微恶寒无汗,显系邪犯太阳经脉;再参之无阳明、少阳病情,更无三阴之候,亦可以 佐证。因此,本例偏头痛,不必拘于头痛偏侧多属少阳,或头痛日久,多属内伤之常规。 而应从实际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