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料合集-伤寒名案选新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医学,医疗

伤寒名案选新注(一) 2005-07-25 20:22:26 暮鼓晨钟@-DaIV /article/-DaIV-Y6E3EF.html 复制 评论 作者:熊寥笙 ? 前言 百岁名老中医熊寥笙简介:熊寥笙,1905年生,重庆巴县人,原重庆市中医研 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目前已年过百岁。熊老与已故的任迎秋、吴棹仙二位老先生志趣相 投,交往甚密,自比松梅竹“岁寒三友”,传为中医界的佳话。1927年,熊老就学于同乡 马氏国医学院马祖培先生,1930年来渝行医,次年遥从上海丹溪学社,私淑于陈无咎先 生,深研丹溪之学。1933年,任巴县国医传习所药物教授。1937年任重庆《新蜀报》国医 周刊编辑。1951年参加西南卫生部工作。1954年调重庆市卫生局,任中医科长,先后创办 市第一中医院,第二中医院。先后撰写了《伤寒名案选新注》、《中医难症论治》、《常 用中草药七百味歌括》、《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机要》、《温病质难》、《痉厥闭脱辨》、 《外感高热与内伤发热要点》、《伤寒点睛》、《金匮启蒙》、《黄疸症治津要》等著作 百万言。1992年选入《中国现代名人志》第一卷中,1993年,入选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 传记中心委员。1996年入选《中国名医列传》。主要成果及疑难病案,已分别选入《中国 现代名医精华》、《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及《名医名方》三书中。 《伤寒论》是我国古代临床医学的经典巨著。它阐发辩证施治,理法方药,自 立体系称著,千百年来均为历代医家所效法。古人说:“读书不如读案”。此说虽不够全 面,但是对初学中医或从事中医研究工作的人来说,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伤寒名案选新 注》所收集的医案,都是理法方药较完整的名家医案,如能通晓各案的要点,既可粗概 《伤寒论》治法之无穷变化,又可能窥见仲景制方之奇特,医法之巧妙,起到举一反三, 可起到既能治伤寒,亦可治他病之变异的作用。 《伤寒名案选新注》一书,熊老著于1979年,全书共选历代名医五十家,共 127案,按《伤寒论》的方剂为次归类列证,总计75汤证,多则一证六、七案,少则一 案。每案之末,熊老以自己研究的心得,详加注释,会通案中脉因证治,阐明其辩证之 要,立法之据,选方之意,用药之义。注文立论确切,重点突出,文笔简洁,通俗易懂, 不失为探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较好参考书籍。 一、??????? 桂枝汤证 许叔微医案:治其乡人吴得甫,得伤寒,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脉关以 上浮,关以下弱,此桂枝证也,仲景法中第一方,而世人不研耳。使服之,一暖而微汗 解,翌日诸症顿除。 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6克 寥笙注:本案为太阳病桂枝证。广义伤寒,为外感的总称,桂枝证为太阳表虚 证,故云得伤寒,实即太阳中风,故治以桂枝汤。患者身热,自汗,恶风,脉关以上浮, 关以下弱,符合《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主证,故以解肌发汗之轻 剂,桂枝汤主之。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者,即原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的异 词,又即原文第2条,脉浮缓之意。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世称群方之冠,功能解肌发 汗,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太阳.中风,表虚自汗,而热不解,服桂枝汤后,温覆取微似 汗,以遍身染染汗出为佳。所谓解肌发汗,就是邪由皮毛深入肌肉一层,身热不因汗出而 有所减退,故用桂枝为君药,宣通心阳,加强发汗作用。表虚自汗的原因,是在内的营阴 不固,故以白芍为臣药,益阴和里以止汗。桂枝味辛性温,温通卫阳,解肌发汗,去在表 之风邪,即古人所谓“桂枝前锋,发表宰宗”。白芍味酸苦,性微寒,益阴和阳,固在里 之营阴。生姜味辛性温,佐桂枝解表。大枣味甘性温,佐白芍和里。甘草味甘性平,有安 内攘外之功,和养胃气,调和诸药,为发汗之资。服桂枝汤解肌发汗,微汗出后,即能止 汗,这是桂枝汤的妙用所在。许氏精研伤寒论,为伤寒大家,最善用伤寒方,辨证论治, 独具手眼,故本案患者一啜而病顿除。桂枝辛温,属于温热药物,凡表病化热,或温热病 高热,口干舌燥,吐血,咯血,小便黄赤短数,内有火热者,均不宜用。仲景伤寒例三 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这是应当谨记的一条教训。应用桂枝汤的要诀,病者常自 汗出,小便正常,手足温和,或手指稍露出外则觉微冷,覆之则温,浑身发热,微烦而又 恶寒,才可用之勿误。仲景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化裁共有十九方之多,疗效卓著。但 是如不很好的掌握适应症,亦为害非浅,高明如王清任,他在《医林改错》中说:“发热 有汗之症,从未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