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中医,医疗
高尔鑫
勤求古训重视实践的中医内科学家高尔鑫
徐文龙 卢业苗 董昌武 田 松 整理
编者按 高尔鑫,男,湖南古首市人,安徽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
现任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科协常委,全
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高氏是中医内科学家,在学术思想上强调崇尚仲景,辨证为先;
温补通涤,重视治心;治学育人,继承创新。指出“行医万里,读书不
辍,思辨不倦。不读书,不思辨是死医。所以,一是精读书,二是勤临
床,乃行医之道”。临床上则以“辨阴阳、识脏腑、定治则、施方药”十
二字为指导,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检测相结合,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
础上,参照现代科学发现,不仅能够丰富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和方
式,更是从实际出发,提高中医辨治水平的有益尝试和创新。本文还介绍高氏治疗下焦疾
病、
神经官能症、冠心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经验,并列举肝硬化腹水案、中风后遗症案等
予以进
一步阐明。其医论医话及五首经验方,均是高氏长期临床实践的精华所在。细读全文,定
会从
中受益。
登山登大山攀高峰,一览无余;
做家做专家成大家,造就伟业。
———自勉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多做胜过少做,实践医者灵魂。
———自警
高尔鑫,男,汉族,1939年11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古首市,中共党员,安徽中医学
院院长,
中医内科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科协常委,中国
中医药
学会理事,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
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日本东洋
技疗
学院专务理事。
高氏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其父及家族中多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其母素好中医并潜
心习
第五卷391
####
之。他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并在母亲的影响下,立志承岐黄之业,悬壶济世。1959年
考入安
徽中医学院中医本科。大学六年,高氏潜心研读《黄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
《灵枢经》、
《金匮要略》与《诸病源候论》等经典著作,广泛涉猎金元四大家的《素问玄机原病式
》、《脾胃
论》、《儒门事亲》、《格致余论》,温病学诸家的《温疫论》、《温病条辨》、
《温热经纬》及《医林改
错》、《寿世保元》等。在学习中,高氏尤为推崇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认为“书中反
映了作者勇
于创新改革、敢于破旧立新和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该书的问世,在当时长期唯书论的沉
闷空
气中划出了一道电光”。正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的勤奋攻读、广泛精研的学习习惯
和习
古不泥、勇于创新的治学风格,为高氏在中医领域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65年大学毕业后,高氏先后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芜湖中医学校、芜湖市中
医院,从
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此间,他不仅始终在临床第一线,还长
期巡回
于泾县、繁昌、当涂、灵壁诸偏远乡村、县城,开展医疗服务和科研调查,足迹遍及皖江
南岸、江
淮大地,治愈了大量的多发病、常见病和地方病,也接触了许多疑难病,收集并掌握了丰
富的第
一手临床资料。高氏在行医过程中特别强调要精读书。他认为:“中医者,儒医。行医万
里,读
书不辍,思辨不倦。不读书,不思辨是死医。所以,一是精读书,二是勤临床,乃行医之
道。”只
有不断地把书本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并且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去芜存真,有所创
新。
因此,重视实践、实践第一的观点始终贯彻于高氏从医的全过程,即使在担任芜湖中医学
校校
长及至担任安徽中医学院院长以后,仍然坚持门诊接待病人。临床上他以“辨阴阳、识脏
腑、定
治则、施方药”十二字为指导,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检测相结合,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上,参
照现代科学发现,不仅能够丰富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和方式,更是从实际出发,提高中医
辨证
论治疗效水平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创新。例如,高氏用附子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态窦房
结
综合征,患者胸闷、心悸、晕眩、脉来迟缓无力,甚或昏迷、抽搐等,类属于中医的胸阳
不振之心
悸,气血不足之晕厥,髓海空虚之眩晕,脉络失养之动风等,依据中医治疗虚损证候“劳
者温之
……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选用附子合炙甘草
汤加减治
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高氏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及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必然会引起人们工作、生活
环境
及饮食、起居等物质文化生活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遣方用药方面要学习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