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二元对立和与解.docVIP

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二元对立和与解.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二元对立和与解

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二元对立和与解   摘 要:1995年11月,村上春树在与荣格派临床心理分析家河合隼雄的第二次对谈中,袒露自己文学创作的方向发生了三个阶段性的转变。即从“超然”(デタッチメント)到“意识流物语”(スポンテイニアスな物?)再到“介入”(コミットメント)。介入即关注他者,使自我与他者产生关系。1997年的《地下》至2009年的《1Q84》中自与他、生与死、善与恶的对立与和解,无不体现着村上春树为“介入”他者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超然;介入;对立;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56-03 村上文学在发生转向前的阶段中,原风景来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学生运动中受挫的青春。所以前期的作品以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戏谑嘲讽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基调孤独,略带感伤,片段叙事,俏皮简练。在中国经常被视为“小资文学”的代表。1995年以后,以阪神大地震和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为契机,村上文学开始发生变化,寻求更加深刻的社会性。寻求社会性意味着走出自己的小王国,与他者接触交流。不再一味消极地面对自身与社会的龃龉,而是承担起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关注原本毫无瓜葛的他人的生存,积极谋求彼此理想的共生状态。无论是早在《发条鸟年代记》中出现的诺门坎战役,还是东京地铁沙林事件,村上春树最为关心的是导致这些事件产生的人为因素,即对上级命令或教条言听计从的日本国民性。由那样的一群人形成的组织是封闭的,带有极大危险性的。洞察到日本人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大众心理病根以及由此招致的种种突发暴力,村上春树有意在作品中开辟蕴含多义的灰色地带,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自与他、生与死、善与恶,不再是不言而喻的主客对立,而形成不断流变、相互交织的意识流场。在这种磁场的影响下,读者不再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成为可以参与到“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者”,在灰色地带中逐渐明晰自己的立场,找准自我的定位。 一、自与他 人在坚持自我、主体性的同时,也必须寻求与他人的交往。但是,一旦接纳他人,自我就会动摇。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像奥姆真理教徒那样,把自己的行动准则交由他人掌控。 《在约定的场所》中,村上春树反复追问:“在奥姆真理教的教义中,自己被摆在了什么位置?在修行中到底有多少交给了导师,多少是自己管理的?”对此,前信教徒?谷始的回答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对信教徒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解脱,除此以外任何事情都跟自己没关系。只要传教者说那样做是对的,他们就照做。沙林事件的实施者就因为丧失了自我,才会毫无罪恶感地去杀人。 《斯普特尼克恋人》的敏曾经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习惯于自己的坚不可摧,无法理解那些脆弱的人,缺乏温暖的包容心。有一晚她被喝醉酒的游乐场工作人员误锁在了摩天轮里。为了打发时间,她用望远镜寻找自己的公寓,不料看见另一个自己和一名男子正在发生性关系。她觉得自己被玷污了,随即昏迷。第二天,敏头发全白,从此失去生存欲望。敏的遭遇象征了封闭的自我遭受他人入侵而终被永远失去。 村上春树在写小说之初认为写作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去卖,挣钱维持生活,不需要与他人有任何交集。在他的早期作品里面,人际关系甚至人与社会的关系淡薄之至让人印象深刻。据说这与他经营爵士乐酒吧期间经常站在吧台后观察客人不无关系。不过如果过于固守自我,必会感觉孤独。长期疏离社会,内心的反抗也会逐渐褪色。“缺乏包容心”是敏的自我反省恐怕也是村上本人的内心独白。因厌恶文坛纷争而数次远渡重洋的村上春树可能意识到了个人的生存意义必须建立在与他人的共生关系上,所以1995年他结束了四年有余的海外旅居生活回到日本。 如果说敏是被动地与他人发生关系,那么2004年发表的《天黑以后》中的高桥则是主动寻求与他人的纽带。高桥没有固定工作,与友人组建了一支地下乐队。去法庭旁听了几次庭审后,决心不再玩音乐,转学法律。因为他感悟到自己和那些犯人之间没有高墙般的阻隔,有的可能只是一念之差。村上春树也去听过几次对奥姆真理教犯人的审判,他也发出过类似高桥的感慨。高桥仿佛成了村上的代言人,替他传达出内心对介入他者的渴望。然而,高桥碰壁了。浅井爱丽在陷入长期的昏睡之前去找过高桥谈心。然而高桥觉得两人之间似乎隔着一块透明的海绵,相互说的话都被海绵吸收了,传达不到对方的意识里。他知道爱丽需要帮助,但却爱莫能助。 到了《1Q84》自与他的矛盾更加充满悲剧色彩。唯一的朋友大?环被丈夫虐待至死后,青豆愤怒地杀了其丈夫,并且从此以后非常憎恶对女性施加暴力的所有男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认识了“老妇人”。“老妇人”是一个有钱人的遗孀,她女儿也被丈夫虐待自杀身亡,所以青豆和“老妇人”很快开始合作,专杀那些对女性施暴的男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