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茶陵诗派兴起和历史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茶陵诗派兴起和历史地位

简析茶陵诗派兴起和历史地位   摘 要: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文风占领诗坛主要地位。茶陵诗派诗风的兴起,对于台阁体诗风是一个较大的冲击,其体现出来的复古风格又开启了明代诗歌复古的先声。由于茶陵诗派对台阁体的反拨和对诗歌理论的创新,使其成为明代诗歌由台阁体向前七子复古派过渡的纽带。 关键词:茶陵诗派;兴起;艺术风格;历史地位 明代的诗坛虽不及盛唐的繁荣,但呈现出流派纷呈、竞相更迭的局面。其中的茶陵诗派作为连接明初台阁体与明中叶复古派的纽带,在明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明诗经过茶陵诗派的发展,由富丽雍容、肤廓冗长的台阁体风格转入“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复古风尚。 一、茶陵诗派的源起 明成化、弘治以后,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深,官场日益腐朽,社会动荡不安。在严重的内忧外患面前,专以粉饰太平为己任、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台阁体”文风已经无法继续维持,诗坛急需新的诗歌创作理论来指导诗歌的创作与发展。 (一)台阁体诗歌的衰落 明朝诗歌流派众多,各诗派竞相更迭、频繁纷争。在永乐至成化年间,相对于明初高启、杨基、宋濂等人的创作态势而言,诗歌的发展落入了一个低潮期,此时占据诗坛的是“台阁体”诗,因多出自当时主导文坛的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的创作而得名。 台阁体诗歌的主题是“颂圣德,歌太平”,[1]内容比较贫乏,多无创新,主要为应酬、题赠所作,风尚上追求文辞雍容典雅,逸适安闲。以杨荣的《随驾幸南海子》为例: 天开形势庄都城,凤翥龙蟠拱帝京。 万古山河钟王气,九霄日月焕文明。 祥光掩映浮金殿,瑞霭萦回绕翠旌。 圣主经营基业远,千秋万岁颂升平。 诗人在诗中极力描绘出一派盛世祥瑞的气象,歌颂君王的功德洪恩,格调雅丽雍容,体现出台阁体的典型特征。“台阁体”这种粉饰太平的诗歌,让人感受不到社会现实的丰富性与诗人的真情实感,缺少诗歌应具有的生命力,因而容易将诗歌创作引上歧路,很难促进诗歌的蓬勃发展。 社会现实的变迁使得“台阁体”文风走向式微,于是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遂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雍容的诗风。他们主性情,注重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主张创新,反对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在创作中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等写作技巧,试图以崭新的风格代替“台阁体”萎弱冗沓、肤浅工巧的文风,其代表人物李东阳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坛,门生众多,其诗论诗风堪称一代之盛。 (二)茶陵诗派的形成 一个文学流派大都是有领袖及一定数量的成员的。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就是李东阳。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八载:“李文正当国时,每日朝罢,则门生群集其家,皆海内名流,其座上常满,殆无虚日,谈文讲艺,绝口不及势利,其文章亦足领袖一时。”众多门生在李东阳家“谈文讲艺”,这就默认了李东阳的领袖地位。 共同的风格趋同意识使众多文人聚集在李东阳身边,以《麓堂诗话》提出的理论主张为指导,形成茶陵诗派。据廖可斌《茶陵诗派与复古派》一文,茶陵诗派的主要成员有两批,一批是与李东阳同年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者,主要有谢铎、张泰、陆?、陈音等人;另一批是由李东阳的门生,以及他在翰林院教过的庶吉士,主要有邵宝、石?、罗?、顾清、鲁铎、何梦春、陆深、钱福等人,其成员主要靠共同的诗歌风格追求、信奉共同的理论主张而聚集起来。 茶陵诗派形成之后,从理论到实践都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有李东阳的《麓堂诗话》、何梦春的《馀冬诗话》等著作,为茶陵诗派诗歌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以李东阳的《麓堂诗话》为指导,茶陵诗派诗派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如罗?著有《圭峰文集》18卷,邵宝著有《容春堂前集》20卷。 二、茶陵诗派的艺术风格 台阁体诗文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格调雅丽雍容,这与其“歌盛世,颂太平”的主题内容有较大关系。茶陵诗派诗歌作品中还有一些遗留有台阁体的气息,显示出雍容平易的风格,如李东阳的《庆成宴,次焦少宰韵“旌旗簇拥千人队,衮绣分明五色光”。这类风格的诗歌在茶陵诗派的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与台阁体不同的是他们的诗歌风格不只限于此,而是注入了更多新的因素。茶陵诗派对个人情感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心,使诗歌呈现出清新淡雅和苍凉沉郁两种风格倾向,又由于受李东阳格调说的影响,格律谨严。 (一)清新淡雅 茶陵诗派不再局限于台阁体诗雍容平雅的风格,他们对当时的险恶的仕途感到力不从心,试图寻找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出路,将目光投向下层农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受“野俗说”的影响,创作开始倾向于山林诗宁静淡雅的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不少描写农家生活的诗歌,这些诗歌格调清新自然,意境淡雅,趣味横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 春尽田家郎未归,小池凉雨试?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