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匠精神”文化下的职业人才学徒制培养
摘要: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当代学徒制职业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高校、政府多方协同培育。在“工匠精神”的文化背景下,应突破职业教育体制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出适合当代学徒制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 职业人才 学徒制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12-01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出“工匠精神”,该词一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本质上看,“工匠精神”可以解释为一种职业精神,它指的是一种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新时期下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进而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追求卓越、坚定不移”的文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当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学生深入实践,很好地融入到未来的工作学习中去,又能把所学的技能和方法得以传承,这种职业人才学徒制与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能影响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系统作用。探寻职业人才学徒制培养的新路径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动力,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一、当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当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与发展,是产教融合的产物,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当代学徒制的提出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徒制”的采用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促使行业、企业参与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最后,有利于推进和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促进劳动就业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融合发展。然而,当前由于缺乏必要的、与之相配套的法规政策和利益共赢制度,企业参与学体制培养的积极性不明显,大多数学校学生的学徒培养制度流于形式。现行的学徒制培养与真正意义上的当代学徒制存在较大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相应的监控与管理。如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专业都面临着扩招的趋势,而企业提供学徒的岗位有限,众多的高职学生往往面临分散学习的状况。再加上学校老师人员不足、时间精力有限、管理?费少、制度不完备等因素,在长期的实习期间,有可能会失去有效的控制,无法切实实现原有的教学目标。
(2)缺乏相应的学徒岗位数量。虽然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体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职业教育大众化等因素,造成学徒岗位的输出数量与高职院校的输入数量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现阶段学徒岗位与学生专业的关联度不高,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以重复性、简单机械式的工作为主,真正与自己专业相关联的工作岗位少之又少。
(3)缺乏弹性学习制度安排。现行的高职院校的学徒制多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5+1”模式。即在第五个学期才实施学徒制的实习,而企业有自己的生产周期和模式,强调的是连续性和周期性。企业需要到岗就能为其创造效益的人才,而学生的学徒制学习不连贯,学生工作往往刚刚上手就有可能要回校学习,这种固定的学习模式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成本,也阻碍了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
二、对策与思考
纵观历史,可以说技艺优良的工匠们大多数都是通过“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而塑造的。学徒制和工匠精神二者相互统一,当代职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匠精神”,也离不开学徒式学习的摇篮。针对学徒制开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1)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培养方式上,积极探索能力递进、岗位递进、层级递进的技能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专家请进课堂,让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商讨参与市场调查,明确校企双方培养人才的规格及校企共建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一套校企合作标准化、创新化的生产学习教学体系。
(2)广泛建立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双师队伍。与企业长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稳固校外学徒制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的深度合作,维护校外学徒制实习基地的稳定性并不断开拓新的实训基地。首先学生应与相关企业签订正式的协议,规范约束双方的责、权、利。其次打造双师队伍,双师队伍中既有来自企业的专家又有来自高校的教师。教师负责专业理论问题的传授,企业专家负责相关岗位技能的培训,定期安排高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聘请相关的企业专家来校做专业讲座,与企业勤沟通。
(3)多方联动,构建完备的监管体系。在学生进行学徒制培养期间,应服从学院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院应使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在建立健全辅导员、系部、学院就业部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在线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