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异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异同

浅论柳永、苏轼词艺术风格异同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传统观用“婉约”“豪放”来比较区分柳永词和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过于简单,应从选材上敢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语言和题材上的雅俗去比较分析他们艺术风格的异同。在分析柳永词和苏轼词对词发展的影响上,本文认为不应把苏轼创作“豪放”词看作对柳词的否定,也不应以其风格的不同来判断二人在词史地位上的高低优劣,应以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心态再联系与区别中去欣赏他们的美丽,肯定他们的作用。此次研究柳词和苏词的目的,是想对宋代文化进行一次透视,加深对宋词的了解。学习这些民族文化,追随文化精髓,既丰富我的视野,又充实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艺术风格;婉约;豪放; 一、前言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这些朝代中占主体地位和成就最高的文体。在中国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长廊中,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地流传于古今中外的词坛上。而柳永和苏轼,就是宋代词坛上最为耀眼的两颗明珠。笔者认为他们能够在宋代词坛上独放异彩,就在于他们开创了新的词风,给我们带来了两种独特的文化风景。 二、柳永词与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的一件趣事: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因有一个幕士非常的擅长歌咏。于是问他:“我的词和柳永比怎么样?”这个幕士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芊芊玉指里拿着红牙板,莺啼般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大学士你的词,必须得关东大汉手执铜琵琶、铁绰板,声如洪钟般唱大江东去才行。”苏东坡听后“为之倾倒”。从这件逸事中足可窥见柳永和苏轼已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他们分属与“婉约”和“豪放”派。 但是笔者认为,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异同并非用“婉约”“豪放”这简单二词便能加以区别。为何这样说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二者的生平经历。 柳永(987?――1052?),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就很聪颖,尤其精通音律。起初到汴京应试,因为擅长写作歌词,作了许多绮艳之词,流传很广,因而被上流社会的文人歧视。后来两次应考都不中,于是流落京师。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迅速增长,舞榭歌楼很多,朝庭和民间都非常热衷歌赋。柳永曾漫游汴京、临安、苏州等繁华城市,出入烟花柳巷,与妓女乐工为友。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恋情,记述胜景与描写风光的佳作。如果他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话,应该是娱乐圈或艺术届中的大腕,绝不至于穷困而死。可惜他生在了一个埋没与压制人才的封建社会。约中年以后,柳永开始穷困潦倒,为谋求生活出路,改名为柳永,又参加进士考试。中试后,作过县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但政绩并不明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出生于一个诗书门第之家,父亲苏洵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母亲程氏是有文化极富教养的女子。少年苏轼在父母的培养下,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苏轼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受儒家经时济世的影响,早年就立下用世之志,以身报国,并主张针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他二十一岁随父亲入京参加进士考试,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和弟弟苏辙同科及第。当时其父也深受重视,父子三人一时轰动京城,成为街头巷尾的佳谈。但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先是因变法思想与王安石存在分歧不主张遽变,反对“求之过急”而被排挤,后又被弹劾入狱(乌台诗案),出狱后几经贬谪,最后竟成为朝廷党争的牺牲品,病死于赦还途中。 从以上两人的生平经历来看,如果说仕途不顺、怀才不遇、落魄底层、穷困潦倒是柳永一生的概括,那么积极入世、宦海沉浮、勤政爱民、尽心职守则是苏轼一生的写照。不同的人生背景,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两人的词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认为,仕途不顺这一点,使二人在创作上有一个共同点,即二人都是非常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的人生体验、情感。晚唐五代中大多是表现离愁恨别、男欢女爱等内容和题材,但柳永却能抛开五代宋初的“烂醉花阴,徘徊香径”,能以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如表达他对游宦生涯的厌倦的《风归云》:“驱驱行役,冉冉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愤怨伤感之情冲口而出,反映了他的仕途失意。柳永的这类词,通过他个人悲苦情绪的自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与压抑。苏轼更是进一步开拓深化了这种抒情自我化方向。他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如同诗一样可充分体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人性。 而苏轼之词走的则纯粹是“雅”的道路。他写词时所用的是传统的雅言,但其中所表达的题材内容却较柳永要宽泛得多,包括有政治、历史、禅理、玄理、山水等。他用词怀古、咏物、悼亡、抒发报国壮志、描写农村风光、表现贬谪情怀、探索人生哲理,几乎“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重要的是,他习惯于在描写这些内容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