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手题库
西南大学“国学季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知识题库
判断题(1-10题)
1、《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t )
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是孔子的名句。( f)孟子*万章
3、《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指万事万物遵循本性,都要守道。( )
4、《大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 )
5、“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 )
6、《大学》以“修身”为核心。( )
7、“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 )
8、颂诗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雅诗不是。( )
9、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 )
10、儒家以人为至高存在,突显历史背景;而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 ( )
11、以下的名句中( )出自《大学》。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不耻下问。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 )是治国的前提。
A.人伦纲常 B.选才、富国、育人,立法
C.严于律己 D.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1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观”是指观风俗之盛衰
B.兴观群怨,是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
C.兴观群怨,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D.“群”是指团结人民
14、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5、“德不孤,必有邻。”出自?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16、“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7、“四书”不包括
A.《大学》 B.《书》
C.《中庸》 D.《孟子》
18、中庸可以作为一种谨慎、妥善协调的处事方法。“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卫。”——出自鲁迅的那部作品?
A.《华盖集》 B.《二心集》
C.《三闲集》 D.《野草》
19、“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体现了中庸哪种思想?
A.天赋人权 B.天润万物
C.天人合一 D.天随人愿
2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这说明( )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21、“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是以下哪位大家提出的?
A.孔子 B.朱熹
C.司马光 D.程颐
22、“……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选自《孟子》中的( )。
A.《公孙丑》 B.《梁惠王》
C.《离娄》 D.《滕文公》
2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中的“如”是什么意思?
A.不然,否则 B或者
C.比如 D.兴许,大概
24、子曰:“弟子,入则( ),出则( ),谨而( ),泛爱众,而亲(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A.礼、孝、仁、慎 B.礼、悌、忠、信
C.孝、悌、信、仁 D.孝、勇、慎、仁
2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