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代契丹大字官印之谫识.PDF
辽代契丹大字官印之谫识
印边长为9.8 X 8.7 厘米,其纵长横短呈矩形,通高4.8
厘米,低橛钮,印背错台呈三层,印背多处残留有鎏金痕迹,
印体皮壳包浆厚重润泽,即俗称的所谓 “熟坑”,印边缘处略向
印面内翻卷,印钮前方及右侧印背分别錾刻有汉字“上”和
“都元帅府印”,印面阳文应为整体铸造法,两列竖排,每列
应为三字,共六字,末字初识为契丹大字的“ ”,义为汉字
“印”。综合各信息初步判断应为契丹早期官印 (见图 A )。
入手缘于硕大开门,更看重其古朴神秘而弃资纳藏。
契丹是中古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唐末雄起于长城以北,
进而建立了大致与五代和北宋相始终的时称契丹时称辽的
王朝,辽朝以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开明的文化政策,创一国两
制之先河,依地域施南北面官制,汉文与契丹文兼容并蓄,
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其独特的印章艺术便是这百
花丛中的奇葩。辽代官印上承隋唐、下启夏金,印文有汉文
和契丹文之分,特别是契丹文官印更放射出本民族独有的风
格异彩。宋辽金处于非常重要阶段,在中国玺印发展史上,
和宋金的印章一样,辽代印章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应有
更为浓重的一笔。但该历史阶段为职官印向官署印的转变时
期,使初颁造到现发现的辽代官印数量上均少于其他朝代。
特别是神秘消失八百多年的契丹文字、与大辽王朝毫不相称
的陋略辽史,屏蔽了这样一个雄踞半壁江山二百多年的草原
帝国往日耀眼的光芒。辽代官印实物发现较少和其所使用的
契丹印文极难释读,影响了后人对契丹文化和辽代印章艺术
的研究,致使古玺印学界在辽代契丹文印章面前止步或绕行。
这种状况反映在古印书籍论著中往往是空缺跳过或简单疏
略,甚有被一概叙述为:除印文不能释读外其余特征与宋、
金印章别无二致。总之,未能如其他朝代玺印书籍的论述,
给人更多有益的帮助。
近年来,辽金史学、契丹文字研究和古玺印学的蓬勃发
展,推动了对契丹官印的研究成果。陆续有对辽代契丹文研
究成果公布和契丹大字官印考证文章发表,比较有代表性的
有 《辽代玺印研究》、《辽代官印汇考》两部新著。进而有幸
得两书作者的具体帮助指点,得以对此辽印及针对此印特点
的认识:
一、建制与史互佐
经查仅有两方经释义的契丹文官印能为之作参照比对:
一方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印背仅刻有3 个汉字 “左都
监”,印边长8.5 X 8.2 厘米。
叶其峰先生曾对这方契丹文官印反复推敲。有:“故宫
博物院藏有一方契丹文印,从印章形制及印文风格考察,与
[]
1
辽契丹文印不类,应属金印。” 后又有“故宫博物院藏有
一方契丹文官印,此印体比常见辽契丹文印大,背平、橛钮。
[]
从印形考察,接近金印,可能属辽后期印。”2
契丹文专家“刘凤翥《一枚契丹大字印章的解读》一文,
将该印释成汉文“元帅左都监印”。因辽代的官职中无元帅
左都监和元帅右都监的官职,而金代的官职中设有元帅左、
右都监,金代初期仍沿用契丹文字入印,故刘先生将此印定
[]
3
为金代初期之文物。”
另一方曾为史树青先生旧藏,印背刻有汉字“元帅右都
监印”6 字,左上角残缺,现已藏地不明。《辽代官印汇考》
有载,其作者赵姝女士、赵洪山先生同样基于与《辽史》不
符的原因,对两方元帅左、右都监印断代存疑,并 “认为金
人用契丹文铸印的可能性不大,而金代继用辽印是有可能的。
[]
此尚待将来的考古资料证明。” 4
另有辽宁省社科院即实(巴图)先生也曾对史老“元帅
右都监印”进行释解考证,他也注意到了辽史不符的问题,
并提出了以此印可对《辽史》修正补遗,但连同他对印文楷
化、拟音、试解,视乎并未得到契丹文字学界的普遍认同公
允。因此有书籍将此两方印列为辽印官印,也有书籍归为金
代官印。
由此足见,文博考古界之严谨,在断代上以史物互为佐
证。致使对这两方契丹文元帅左、右都监印的断代上均持谨
慎态度,而尚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