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心灵回声――论彝族自然崇拜意蕴.docVIP

倾听心灵回声――论彝族自然崇拜意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倾听心灵回声――论彝族自然崇拜意蕴

倾听心灵回声――论彝族自然崇拜意蕴   【摘 要】彝族先民生活在千奇百怪的自然环境中,把不理解的奇怪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灵的作用,就有了对自然物的崇拜,作为一种原始宗教信仰模式一直延续到近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树立,这种原始、封建的“信仰模式”才逐渐淡出生活舞台。但是,彝族的自然崇拜并非一无是处。经过千年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华是值得我们讴歌与传承的。 【关键词】净化 向善 淳朴 和谐 彝族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土著居民,是一个多神论的民族,信仰万物有灵。对自然界的自然物属性不能科学合理的理解,只能持以敬畏之情,从而产生自然崇拜。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受具有神秘力量的神灵支配着,只要做出必要的祭祀活动,就可逆转神灵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达成愿望。久而久之这种“心理作祟”的活动已成为彝人的一种自觉意识形态。虽然我们不提倡这种虚幻、空想的封建迷信活动,但在这活动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审美价值,我们却不得不认可与赞扬――彝族的自然崇拜蕴含着崇高的美德与审美内涵! 一、厚德论:净化心灵,向善杜恶 彝族人民长期与神灵相伴,内心已在神灵的“滋润”之下,情系万物,爱屋及乌,对任何自然物皆持以敬畏与爱戴之心。长期养成谦和向善,厚实淳朴的自然乐观心态,造就朴实无华的民风民俗。 1. 净化心灵 在彝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中,万物有灵的充分发展形成了灵魂的信仰和崇拜。并挤入彝人世界观,认为神灵能够影响或控制各种物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变以及人的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彝族的自然崇拜,始于氏族社会时代,而且是原始氏族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之一。”千百年的自然崇拜传统深远地影响着彝民的道德观念,久而久之形成约束心理的良好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净化心灵的现实意义及为人处世的应世理想。 在云南省,法甸村委会的者窝村彝族,在每年正月,都要举行连续三天的“祭龙节”。体现的是对自然“神物”的崇拜,祈求“神物”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风调雨顺、万物滋长。全村人自愿拼凑若干食用品,由彝族“毕摩”带领到村后山上出水处,大龙树脚,杀鸡、烧香祭龙。先是“祭龙”。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手持香烛一字排开,集体跪拜,“毕摩”口中念念有词:“天神龙王,万物你为王,风雨雷电归你管,庄稼树木盼你长,牛羊酒肉侍奉您,大人小孩敬仰你,求你风调雨顺,赐予我们人畜安康”。再由“龙女”表演引出“天公”“天公”作吞云吐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表演。演毕,男女老幼便在松毛地上摆“龙宴”,猜拳行令,大碗喝酒,人“龙”共同畅饮。宴席过后还要举行热烈激昂的爬“龙树”体育比赛、“布谷鸟”催春和农耕收获等欢腾的舞蹈表演。人们将“龙头”从“龙树”上请下来,用早已准备好的“龙杆”抬回村,贡奉在水井旁,大伙纷纷将从祭龙树下取回的“龙水”倒入水井内,表示“龙”已被请回。主事者每户分发给一捆“吉祥礼物”带回家,意寓新春龙日带回了好运。接下来的两天全村人参与的“转龙”“跳龙”就热闹非凡了。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祭龙”“请龙”“转龙”“跳龙”的一派欢乐气氛中,他们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祭龙节”,祈愿“神龙”的保佑后,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从以上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彝族人民那种自发的强烈而浓厚的集体意识,每种活动井井有条又欢欣鼓舞。集体意识净化彝族人民的心灵,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集体有意识的自然崇拜,一方面,能较好地把彝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一方面,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集体意识使彝族先民屡屡挫败外来势力的入侵,不仅体现了彝族人民古朴的集体主义高尚美德,同时为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再一方面,淳朴的集体意识已经形成,净化每个彝民的心灵,日积月累、代代相承,才有今天彝族人民所特有的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 2. 向善杜恶 彝族自然崇拜的各种活动中,或多或少的演绎着彝族人民追求善良、美好的心理取向,厌弃、鄙视丑恶的行为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教导着每个彝族子孙,形成一代又一代的淳朴民风。 居住在云南省丘北县的彝族撒尼人,每年都要举行一年一度严肃神秘的“密枝节”。村前村后都覆盖着厚密的树林,这些厚密的山林是撒尼人的圣洁之地。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密枝林,是自然崇拜的象征。这里的一草一木动物生灵都是神圣之物,任何人不得损害,若有违禁会受到全村群众的指责和惩治。 “密枝节”的由来传说不一,多有向善杜恶的初衷。其中一传说很有意思。撒尼男人在母系社会中,地位低下,为发泄心中积压的怨气,找到心理的平衡,聚集“密枝林”相互无拘无束地倾诉。这也是密枝节为什么不准许女性参加的原因吧。回到村中,毕摩带着男人们边走边大声喊话,一问一答,批评村民中不守规矩、品德不好的人和事,起到了扶正压邪的作用,使彝家的良好民族风俗代代相传。过了密枝节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