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美建-中国地质科学院邮件系统
附件4:
中国地质科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
专业组阅档、评估意见记录表(个人填写部分)
姓 名 现任专业职务
及时间 工作单位 出生年月 外语
成绩 计算机成绩 安美建 副研究员
2006年12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969年9月 免试 免试 学历、学位 毕业学校及专业 毕业时间 现岗位及专业 年度考核结果 博士 圣保罗大学 2004年 地震学 合格 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论文
专著
报告 题目 刊物名称(时间) 排名 级别 是什么控制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在新近纪的构造活动? 地学前缘,2011 第一 国内核心 Deep Ruptures around the Hypocenter of the 12 May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Deduced from Aftershock Observations Tectonophysics,2010 第一 国外 Destruction of Lithosphere with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ferred from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Geochem. Geophys. Geosyst.,2009第一 国外 Seismogenic structure around the epicenter of the May 12,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micro-seismic tomography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2009 第一 国外 Crustal and Upper-mantle Temperature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三维温度场(注:中英文双版) Sci China (D)/中国科学(D),2007第一 国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determined from joint inversion of regional and teleseismic Rayleigh-wave group velocities J. Geophys. Res.,2010第二 国外 Lithosphere structures of northeast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J. Geodynamics,2011 国外 获奖情况 获奖名称 排 名 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温度场及其演化研究(2007-2009)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36万 南极大陆及周边地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深部结构研究(2009-2011)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50万 高精度地震层析成像新技术及区域地震数据开发预研究(2009-2010) 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新技术应用工作项目 240万 北京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与地应力测量(2008-2012) 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工作项目 1700万 自我评估报告(不超过800字):
自任副研究员现职之后不久,中国科学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科研投入成倍增加,人们对地学问题也更加关心,这给地学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尤其是,50年一遇的国际极地年于2007/2008年启动,基于自有数据分析技术,我负责了从包括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未公开南极观测数据中提取南极大陆岩石圈结构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我所在的天然地震工作组解散。在无经费和无人员等诸多不利的情况下,我独自承担起约140套地震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注:一般需要2名以上专职人员进行这些数量设备的维护),同时还负责和实施了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建站和中国南极内陆地震探测工作中从地震台站设计、设备选型到野外人员培训及数据分析等除了野外布台之外的所有工作;不但实施了汶川地震微地震探测应急工作、项目组解散之前已在研和后来新增项目中的微地震观测野外布台和数据采集工作,同时还顺利完成了我负责的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一个地调新技术应用工作项目。
虽然在任现职期间用在室内科研上的时间很有限,但在汶川地震发震构造、中国大陆(尤其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和南极大陆岩石圈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中国大陆研究方面,“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温度场及其演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2007-200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