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白山采参习俗
人参是百草之王,也被称为关东三宝之首。吉林抚松县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这里有着悠久的采参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人参之乡。当地的人们把进入长白山山林深处挖野山参称为“放山”,久而久之形成“放山习俗”,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将其改称为“长白山采参习俗”,方便人们理解。
长白山采参习俗
长白山人参,满语为“奥尔厚达”,意为百草之王,民间又将其称为“地精”“神草”“鬼盖”“长寿花”“棒槌”等。人参由于生长年份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价值,一年生的人参因有3片小叶被称为 “三花子”;二年生的人参因有5片小叶形如人手被称为“马掌子”;三年生的人参因有两个杈、每杈5片叶被称为“二甲子”;四年生的人参因有3个杈,俗称“灯台子”;五年生的人参因有4个杈被称为“四品(也称批、匹)叶”;六年生的人参因有5个杈被称为“五品叶”;也有生6个掌状复叶的,俗称“六品叶”,但比较少见,因为人参长到六品叶就不再长叶了,所以六品叶人参极为珍贵,采参人都以采到老山参而感到自豪。
古老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在采参活动中,有许多外行人不懂的专业术语,例如将人参称为“棒槌”,寻找人参叫作“压山”,碰见蛇是值得开心的事,因为把蛇叫作“钱串子”,遇蛇就意味着即将开钱眼儿,依据梦境作为第二天?荷降牡氐悖?等等。
在长白山地区,人们通常在谷雨后、白露前这两个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进山采参。挖参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活动形式,一般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一伙,称为“拉帮”。拉帮进山时,有一个大伙都信得过且有丰富放山经验的山里通当“把头”;也有一个人进山采参的,即“单棍撮进”。
采参的主要工具有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入山时,采参人一般都带着小米、咸菜和炊具。选一个好的宿营地对采参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采参人在窝风向阳的山坳里用树干、树皮搭个窝棚,称之为“压仓子”;再搭个老爷府,供奉山神爷老把头。采参人搜山时横排前进,彼此距离约一棍,称之为“排棍”;排中间的人叫“挑杆”。
放山人如果发现了人参,就要大声喊:“棒槌(人参)!”这叫“喊山”。把头接问:“什么货?”发现人瞅准以后就要立即回答,说出几品叶。然后大伙接着说:“快当!快当!”这叫“接山”。如果喊错了,发现的是一棵草而不是人参,也要挖出来拿着,这叫“喊炸山了”。有
时发现的不仅是一棵人参,而是一片或一簇,就按打头的一棵是几品叶来回答。人参要由把头挖,先用拴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为的是给人参带上“笼头”,怕极具灵性的人参逃跑了。接着,把头要在人参周围的地上划一米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4个人的索拔棍,称之为“固宝”。其他人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把头集中精力挖参。挖参时先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再用青苔茅子将参拉出来。随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大的参包子要由把头拿着。挖完参要“砍照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刻杠。放山的人数刻在左边,有几个人就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是几品叶参,几品叶就刻几道杠,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其他进山的人看见此标记,就要去其他地方寻找人参。这种采参的过程不像生产,倒更像一种充满敬意而神圣的仪式。
人参的传说
在长白山区采参人的口中,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人参的故事,这是构成采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长白山人参的故事传说有它自身的艺术特色,是民间采参者对现实生活形象反映的产物,表现了采参人对生活的向往和热情,其中也有一些反映了社会上的不公现象。在各种故事传说中,人参被赋予了人的形象和性格,有了不同的灵魂。在人们的口中,人参有时候是系着红肚兜的可爱娃娃,有时是善良纯洁的少女,有时又化身成和蔼的老仙人。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人参娃了。系着红肚兜、又白又胖的可爱小男孩的形象,就是人参娃的标准模样。人参娃的故事有成百上千个版本,但主题内容几乎无一例外的是穷苦人采到大人参,抑或人参精灵和善良的穷苦人一起惩恶扬善、扶危济贫。那是老百姓心中最纯粹的梦想。传说,修成精灵的人参娃都有一个特异功能――土遁,为了能够再次找到人参娃,就要在和他聊天的时候,偷偷地把引着红线的缝衣针别在人参娃的衣服上,这样等他遁入土中时,就可以顺红线找到人参娃的本体――一棵七品叶的大人参。
人参中除了具有人形的参外,还有长的形似其他生物的,例如虎参、蛇参、驼参等。其中最可爱的要数美女参了,人参精化身为美女,美丽的人参姑娘会和善良淳朴的采参小伙子结成夫妻,这就成了流传千百年的美好的爱情故事。
采参习俗中的原始宗教崇拜
在原始“万物有灵” 观念的支配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