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城识得司马迁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司马迁祠的北侧,断崖壁立,高约百米,祠院四周都是用砖砌起的数仞高的垛墙,远瞻俯瞰,备极雄伟。院内有数十株参天古柏,花木竞芳,寓意着司马迁的伟大人格与万代名香。
厚厚积淀书香地
从西安市到韩城,车走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太史公故里,遥见司马迁祠墓悬于高岗之上,并不马上上山,先就近午饭。找了一家饭店,看来是较好的了。掌柜是个颇有型格的中年男子,四方脸,一头长发,有点儿将军俑的味道。西安人喜欢喝西凤酒,五年酿、十年酿,清香,入口并不浓烈,但其实是烈酒。掌柜忙得很酷,一边写菜单,一边从柜里掏出酒来,却叫韩城龙门特酒,六年酿。它有自己的性格。
韩城在陕西东北,其东北,是黄河壶口瀑布;其西北则是黄帝陵,是延安。今人看瀑布,或者朝圣,韩城往往只是中途站,远道游客,即使对太史公司马迁有认识,也不见得有兴趣。可这么一来,韩城仍然保持小镇的风味,还不多见高楼大厦,还不多见熙攘喧闹的游客。据说城里还保留了不少唐代至清代的建筑,尤其城北的党家村,遍布明清的四合院。一般民居的四合院,砖木结构,但另有特色,并没有院墙,房子的背墙就当是院墙。大多只有一进。上房一连三间,供奉祖先、招待宾客。耳房和下首的厅房太半设有阁楼,但绝少住人,只放杂物。房子之间也甚少回廊,天井小小,当然也没有后花园。至于入口,就开在其中一间厅房的背墙,偏左或偏右,面向街巷。这些四合院肩靠着肩,一院一院排列,比较朴素。1986年,韩城名列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因为城里各朝的古建,大禹庙、普照寺、魏长城遗址、各家门楣雅驯的题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自是《史记》文化,包括司马迁的祠墓。当代的韩城,以出产煤炭为主,相对于其他开发的城市,建设并不那么现代化,但千百年来可说书香世代,除了汉代出了这么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明清两朝,还出过一位宰相、一位状元、五个解元、七个武解元,许许多多的举人、秀才。过去韩城有这么一句俗语:“走下司马坡,秀才比驴多。”
喝了韩城西凤酒,我和朋友都想离开西安时,也带一二瓶回家招呼朋友。但离开韩城,就再不见韩城酒了。
前生今世细品味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芝川镇东南小山的悬崖,规模不大,远看像小小的城堡,西靠梁山,东临黄河。据说黄河不高兴时,甚至在山上也可以听到它的低叹。史公喜欢引用孔子语,又时而融化《论语》,他要是重临故里,怎能不会想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至于芝川镇赖以为名的芝水,则自北而南,原本为山脚下涓涓细流。芝水本名陶渠水,名字有点儿不雅,《水经注?河水注》记汉武帝曾经莅临,因采得灵芝,于是改名。
《水经注》记载司马迁祠墓的建立,出自西晋殷济的倡议:“永嘉四年,汉阳太守般济瞻仰(史公)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太史公自序》曰:迁生于龙门,是其坟墟所在矣。”这是司马迁祠墓最早的记载。到了北宋,县令尹阳再大事整修扩筑,增建献殿、寝宫,并且塑成司马迁坐像,完成基本的格局。清代康熙年间,太史翟世琪见祠院日久颓坏,再次发动乡民重修,扩??、巩固祠前的堂基,又修葺、畅通石磴,一修七年。如今的祠墓,从山麓开始,一路都是石块铺砌,这些石蹬,许多年来日晒雨淋、无数人车碾踏,已变得大小、凹凸不齐,这反而古朴,颇有古风。而且沿路先后就有牌坊矗立,数数,一共四座。第一座,是坡下路口清代重建的木牌坊,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到牌坊前,先走过明代的芝秀桥,桥作拱形,栏杆的石柱头大多毁坏了,没有毁坏的,原来雕上各种瓜果,两端各有牌坊,一个上书“钟灵毓秀”,是杨虎城字。桥下淌过的应该是芝水,可如今都变成泥地或者草坪了。到了牌坊,只见牌下一边坐了一位长发青年,留了须髭,戴上黑超,朋友戏称他韩城犀利哥,他可并没有向人乞讨,不过在自顾自拉二胡,地上放一张红纸,几张纸币。往前走是司马古道,整个建筑群,就以这古道最古,旧名韩奕坡。韩,指韩城;奕者,大也。历史上的韩城,位处秦晋交界,为两国必争之地。三家分晋后归入魏。由于受群山围抱,山虽不高,毕竟交通不便,于是修成山坡。严格而言,这山坡说不上康庄大道,不过坡道陡长,由山麓到山顶,上承韩城,下临魏长城,秦要西出,或者魏要往河西,这是唯一通道。秦统一后,则是韩城接连其他地方的枢纽。楚汉相争时,韩信曾借古道行军。少年时的司马迁,曾在上头耕田放牧,然后从古道走下来,从此展开他波澜壮阔的事业。千百年来,这古道又走过多少秀才呢?这古道,先为访客营造一种走进历史的状态。
古道之后,由岔路再上,横亘山前的,是第二座牌坊,名曰“高山仰止”,两边木柱下以砖石承托,建于清康照年间。这是史公对孔子的颂赞,后人转赠史公。山,的确不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