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的解放与复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建筑的解放与复活   近年来,北京从过去对文物的重“保”轻“用”,开始转变为“以用促保”。   “2017年,西城区要启动浏阳会馆、谭鑫培故居等14处文物腾退,加快推进林则徐故居、沈家本故居等文物修缮工程,探索文物合理使用模式。到2020年力争完成47项直管公房类文物的腾退工作。”2016年12月19日,北京市西城区召开两会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实施北京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文物腾退保护计划。   文物腾退保护工作的加速并不仅出现在西城区,将文物建筑从被占用的状况中解放出来,加以合理再利用,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   实际上,在2017年3月23日的北京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全力推进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已在六项年度重点文博工作中被列为第一项。   “这个杂院儿是文物”   “听说今年必须腾出去了。”家住北京市西城区杨梅竹斜街25号的林华(化名)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小屋,“这个杂院儿是文物。”   院子就在杨梅竹斜街街口附近,是清代乾隆时期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梁诗正的旧居。清乾隆三年,皇帝赐梁诗正南城宅邸一座,经考为此处。   根据《西城区“十三五”期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该院2017年将完成腾退。林华和她的街坊们已经完成登记,等待腾退协议的签订。   这个坐北朝南、两路两进的院落,地基比路面矮一截,保持着明末清初的地平基准,因此是记录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实证之一。   “文物部门规定我们四梁八柱不能换,但屋里可以装修。”由于地基矮,院内建筑内部举架更高,因此有住户在房屋内部搭上架子支起楼板,将房屋改成二层。   院内的晾衣绳上挂着衣物,一些私搭平房占据了院落空间。其中有几座平房紧锁着门,贴上了封条。林华对本刊记者说,原有的43户人家经5年前的一次腾退,目前还剩30户。   梁诗正旧居的现状,是北京旧城内绝大多数名人故居、会馆建筑的缩影。本刊记者实地调研了南半截胡同7号的鲁迅故居(绍兴会绾)、北半截胡同41号的谭嗣同故居等地,均为大杂院。这些院落门口都有“重点防火院落”及某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但内部杂乱不堪。   和梁诗正旧居同处大栅栏地区的谭鑫培故居位于大外廊营胡同1号,建于清代,东半部分为两进院落,西半部分为南北房及二层小楼。谭鑫培在世时购置此院,如今,谭富英的女儿女婿仍住在东院的两间北房中。作为谭家后人,谭女士希望尽快腾退,将院落修缮建成京剧博物馆。   由于建筑老旧,谭鑫培故居一位住户家的屋顶经常漏雨,文物部门规定不能破坏房屋结构,该住户只能铺油毡,雨水会顺梁柱渗出。   这些杂院的危房比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已激增到50%,“对居民来说,大杂院生活条件不好,对于被占用的文物建筑本身来说,危险性也非常大,说着火就着火,说塌方就塌方。”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许伟对《?t望东方周刊》说。   腾退加速中   此前,北京市西城区在2015年启动宣西北棚改项目时,将棚改区内涉及的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等文物单位,结合人口疏解进行了优先腾退。   清末法学家沈家本的故居位于上斜街金井胡同1号,老宅门前贴上了封条,目前已完全实现腾退,本刊记者前去探访时,还未看到内部修缮的实施。   沈家本被誉为“法制现代化之父”,1900年被任命为刑部侍郎,1904年以“会通中西”为原则,主持清末“新政”期间的法律修订。院东的两层木质小楼“枕碧楼”,曾来往过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陈英士等人。   “其实那些街坊当初也盼着腾走,这些历史和他们过日子有啥关系?”附近的一位住户告诉本刊记者,对于住在文保院落的居民来说,不能随意动房屋结构,与其在老屋挺着不如赶紧住进楼房。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表示,沈家本故居是公产,搬迁问题更容易解决,他透露,西城区政府投入腾退居民的费用预计超过了1亿元。   西城区在沈家本故居的腾退上,成功实践了协议腾退的工作路径,实现了对300多位居民的完全腾退。据悉,西城区在今后的文物腾退中,将继续延续这一工作路径。   根据西城区编制和启动的《西城区“十三五”期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西城区将采取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原则,带动社会单位管理使用的文物腾退保护,先实现一批重大文物建筑的腾退亮相,力争对被认定文物的全部会馆和名人故居实施保护。   位于地安门东大街的清太医院旧址归属于东城区,目前除居民居住外,还有一中学占用西北角的院落,据东城区此前公布的消息,近5年内此处也要加快腾退。   院内居民张军对本刊记者说,有关腾退的事已说了多年,但目前还没有告诉居民具体政策和时限:“腾退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按照规定办事,把我们腾退的补偿说清就行。”   “老百姓现在较真,占用单位也较真,说文物腾退要依法,老百姓要经济补偿,占用单位说搬走我上哪儿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