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汶川地震报道存在的问题看如何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四川地震报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四川地震报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震刚发生时,非官方网站与官方网站对人员伤亡数字,报道得很不一致。其总体情况是,新浪网、凤凰网等非官方网站公布的人员伤亡数字,普遍比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网站公布的数字大。这在地震刚发生的前四天尤为明显,未免显得很不严肃,给人一种官方媒体不值得信任的感觉,降低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审稿环节过多,官方网站报道不够及时所致。
二是对有关地震预报的报道躲躲闪闪,显得扑朔迷离,直接导致“地震部门隐瞒信息”的“小道消息’,在社会上流行。四川地震发生前,中国地震局没有对社会发布任何预报性信息。面对网民置疑“巴中等地泉水变浑、蟾蛤过街等现象,是地震的前兆”,“重大灾害’}生地震信息,为何不向社会预报,”5月16日17:07,(南方人物周刊》强调,“地震预测,
难难难”。n} 5月20日,新华网说“公开地震预报信息是很慎重的”。5月20日,新华网又说“中国地震局从未收到任何单位和个人上报的地震预报信息”。}z}可是,5月17日09:45,四川在线一四川日报却报道说,“四川省地震局通报:未来几日仍有五六级余震”。}s} 5月20日,中国地震局门户网报道说,“中国地震信息网专访: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汤泉谈震后强余震及其预防”,“地震专家称,近日可能发生的强余震仅限于重灾区”。〔4]5月20日12:44:55,新华网强调说,“四川巴中等地泉水变浑、蟾蛤过街等现象,是震后效应而非地震前兆”。[5]通过上列报道,我们就能从中发现媒体的报道自相矛盾,让人感到难以置信,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不够解放,缺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是媒体报道的信息不够客观、全面,特别是对规范娠灾募捐方式、用途的报道显得严重滞后。很多单位在媒体尤其是在网站上,争相公布捐款电话、银行帐户、联系人甚至是手机短信,让人感到真假难辩,导致受众在网上质疑:“贩灾捐款挪作他用,,`,有一定比例回扣”、“捐赠灾区1000多顶帐篷,价值1300万元”等。面对这一情况,媒体被迫出面辟谣,并说:“中纪委将跟踪监督捐款的使用”。我们从人民网的报道中,就可看出这种现象:5月22日07:04:22,中国红十字总会宣传处长夏洪艳回应质疑:“所接收地震募捐款物,将全部用于抗震救灾,不存在扣除比例问题”。`我们看到网上有`送给灾区1000多顶帐篷、每顶帐篷高达1.3万元传言之后,立即进行调查,但并没有找到接受CC刊一4采访的这位`官员,我们红十字会也没有人说过这些话”。“汉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相关媒体,发布了红十字会总会的募捐方式和账号,但是从未授权任何单位、个人或媒体,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名义及其它账号在网上开展募捐活动`等。[6]
四是在卫生部公布防疫手册之前,媒体因为担心引起社会心理恐慌,一直报道说:“灾区没有出现水污染、没有发生疫情”,“传播水污染谣言者已被拘留”。但是,从报道出来的照片来看,灾区显然是已经出现水污染,并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疫情。5月17日04:13和19日04:59,(新京报》分别以照片的形式,报道说:“北川遇难者遗体腐败已污染河水”,“什郁两个化工厂有害物质泄漏,环保部长现场指挥”。5月19日19:15,金羊网一新快报照片报道说:`四川汉川县城饮水,仅靠一口泉水井”。[7]同时,我国各大网站采用的灾区救援照片,照片上的救援人员都带着口罩;而在此之前,他们都不带口罩。5月20日,新华网(来源:中国新闻网)又发表一张`,北川县城对外封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的照片,照片的注释却是“为了防止疫情、汛情和震再度发生,从即日起,在通往北川县城的道路上设置警戒点,无关人员均不得进入县城”。[8]
五是受`害怕承担责任”心理的影响,记者对某些敏感话题的报道显得心存疑虑,不敢大胆报道。这主要表现为,“国内建设的教学楼质量差并损失惨重,而党政机关办公楼几乎没受损失等“小道消息”,先在社会上流行;尔后,媒体才有针对性的出面辟谣,并对一些负面事件做正面报道。如,5月16日17:07,《南方人物周刊》在《震愉中国:被地震扫过的学校》一文说:“已经发布的灾情报告表明,中小学是在`5·12大地震中倒塌最多的公共建筑……在破坏最大和破坏相对较弱的地区,学校的房屋则有相对更多的倒塌。”[9]后,新华网发表文章说,“灾区政府机关办公楼也出现倒塌”等。这反而更加证明了“小道消息”的真实性。
六是由于受传统政治思维的影响,媒体报道片面追求“感人”场面和“震撼力”,缺少人文关怀。媒体经常刊播一些遇难者遗体血肉模糊、让人惨不忍睹,并长期泡在水中的照片。更有甚者,一些记者往往不顾刚被抢救出来的灾民身体严重虚弱、不能接受记者采访的实际情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