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船舶避碰1.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船舶避碰与值班 主讲:卜仁祥 绪 论 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90%) 船舶航行值班(10%) 课程的适用对象 从事海上航行的值班人员(船员) 从事海事诉讼的法律人员(律师) 从事航运安全管理的人员 从事航海教育及研究人员 绪 论 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课程的适用对象 教材及参考资料 船舶避碰与值班 有关参考书籍(图书馆) 有关论文(学报及英文刊物) 绪 论 学习方法 了解规则的法定解释和技术解释; 熟记规则:1~19条应背诵; 理解规则:掌握规则的字面含义和引深含意; 应用规则:应用规则解决实际问题或判断责任; 定量解释与定性解释相结合:如大幅度,安全航速,能见度不良等; 法律和技术相结合:如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 掌握规则的适用范围:如能见度不良中不存在让路和直航船等。 绪 论 典型案例 1987年菲律宾客船“多纳·帕兹”号与一艘油船“维克托”号相撞,引发起火爆炸而导致两船沉没,2500余名旅客和船员遇难。 1993年某海洋科学考察船与一艘外籍液化气船“银笛”号在海上雾中相撞,造成这艘现代化的科学考察船葬身海底,三名船员遇难,损失高达千万美元。 1994年某油轮公司一艘15000吨级油船在长江水域与某远洋运输公司一艘7500吨级集装箱船碰撞,导致油船爆炸而全损。 绪 论 重要性 根据国内外海难事故统计,船舶碰撞事故占的比例较大。 各国的海难事故分类和海难事故统计都将船舶碰撞事故列为首位。 绪 论 适任要求 500总吨或以上船舶负责航行值班的高级船员的最低适任标准 职能:航行(操作级) 绪 论 适任要求 500总吨或以上船舶的船长和大副的最低适任标准 职能:航行(管理级) 海上避碰规则概述 规则的沿革 规则的内容 规则的性质 规则的沿革 早期的海上避碰规则 1840年 10月,英国伦敦引航公会在总结当时被普遍接受的避碰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型的海上避碰规则——汽船航行规则; 汽船航行规则规定: 帆船之间,顺风航行的船应给逆风航行的船让路,左舷受风的船应给右舷受风的船让路; 当两艘汽船航向不同而不可避免地或必然地交叉相遇而相互接近时,如各自保持航向将会出现碰撞危险,各船工应操右舵从而相互从他船左舷通过;等等 规则的沿革 早期的海上避碰规则 1846年英国议会将其颁布为法律——(汽船航行规则法) 1848年英国海军部关于汽船应显示左红右绿舷灯和一盏白桅灯规定纳入了此规则; 1858年该法律又增添了帆船应显示有色舷灯,汽船应用号笛,帆船应用雾角或号钟鸣放雾号的规定。 1863年英法两国协商制定了有史以来最全面的海上避碰规则,它包括前言、号灯规则、雾号规则、驾驶和航行规则四个部分,共20条。 到1864年底,它被世界上30多个海运国家采用。 规则的沿革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产生与发展 1889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避碰规则,但未及时在国际上实行; 1910年在布鲁塞尔召开国际海事会议,认识到1889年海上避碰规则在国际上生效的必要性,对其作了少量修改,决定该规则立即生效,使用了40多年,直至1954年。 1948年在伦敦召开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对1910规则进行了修订,形成1948年规则,1954年生效。 二战之后,雷达设备迅速发展,在以后的10年来被广泛采用。但发生了误用雷达而导致碰撞的事件。1960年在伦敦召开会议时,对1948年规则进行了修订,形成 1960年规则,1965年生效。 规则的沿革 现行的海上避碰规则 1972年在海协(IMCO)主持下在伦敦召开大会修订1960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签署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将避碰规则作为该公约的附件。于1977年7月15日生效。 现行的避碰规则是,1972年的规则生效后,经1981、1987、1991、1993、2001、2007年(2009.12.1生效)通过的六个修正案,对其进行了修改的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规则的沿革 海上避碰规则在我国的实施 1980年1月7日,我国政府正式加入“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组织”,接受1972年规则,同年4月1日零点宣布实施该规则,但是对非机动船舶作了相应保留。 从该年开始,我国作为其缔约国,参加了1972年规则的1981、1987、1989、1993、2001年五次规则修订大会。 避碰规则的双重性质 技术规范 海上航行规则 避碰行为指南 避碰经验(或碰撞事故教训)总结和良好船艺的精华 存在问题: 非最优 存在矛盾 存在漏洞 避碰规则的双重性质 法律规范 判明碰撞责任的依据 存在问题: 不严谨,存在歧义; 不便于判明碰撞责任; 且具有非排他性或非唯一性 地方规则优先; 海员通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