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年会客厅在时代浪潮中奋勇搏击
主持人:
吴永强:全国青联十、十一届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三、四、五届委员
嘉宾:
李兴乾: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商务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管理学博士
程基伟: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研究员
庄泽锴:全国青联十届委员、龙骏发展(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冯子昂:山东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从两千多年前的“举孝廉”,到兴起于隋唐之际的“科举取士”;从新中国建国后的大学招生,到十年“文革”后的恢复“高考”,不论时代变迁、岁月沧桑,被视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抡材大典”,都是一个国家奠定发展的基石。弹指一挥间,恢复“高考”已经走过了40年历程。
虽然现行高考制度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但“高考”对有志于奋进的青年学子们,堪称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40年波澜壮阔,40年家国情怀,踏入“象牙塔”的幸运儿,无疑将个体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交融。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本期会客厅特别邀请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嘉宾,就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主持人:欢迎各位作客青年会客厅。还记得自己高考升学是哪一年么?有哪些青春的回忆呢?
程基伟:高考是国之大事。40年前,恢复高考也是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撬动改革开放的重要支点之一。我是1991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的农村参加高考的,当年录取率只有21%。我印象最深的是全班70多人,只有4个人考上了大学,有超过1/3的同学因为没有通过全县组织的“预选”考试,虽然读到高三却无缘报名参加高考。现在我们全国高考的录取率已经超过了7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折射出的是我们国家天翻地覆的发展与进步。
庄泽锴:我是1983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们那一届是中国第一届10年制教育(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在1978年入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国家已恢复高考,在当时我们整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高考对当时我们同学来讲是“顺理成章”的事。
冯子昂:就我们这一批“90后”而言,高考确实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高考记忆要得益于我的高中母校,她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学风浓厚。不过那时有些同学为了加分而参加了艺考,但回过头来看,一味的想要为加分钻空子的想法其实并无长远价值。
主持人:兴乾兄来自圣人之乡老子故里,亳州涡阳也是学风浓厚、历史悠久的地方。当年能考上北大,绝对是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学霸”。而且我知道去年您又把孩子培养成为北大新生。可以说“父女两代北大人”,想必对高考体验是很独特的吧。
李兴乾:主持人过誉了。我是1988年7月在安徽省亳州一中参加高考的。那时,亳州一中是省重点中学,在周边多县招生,非亳州城区学生集中住校,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3年集体生活。那年我们的考场则设在亳州二中。一中在城北、二中在城南。皖北小城,两校隔着一条涡河,相距不过数里,但学校保障有力,专门安排公交班车接送。作为考生,当时倍觉优待,颇有隆重感。
两个印象记忆尤深。一是青春火热,加上盛夏酷暑,似乎一直汗流浃背、昏沉应战。记得那段时间,对水特别亲。不管是自来水、还是压水井,只要见到清水,总要捧几把往头上浇一番,再咕嘟喝上一气。高考期间,有的同学索性把学校操场当宿舍纳凉消暑,幕天席地,乐在其中,并不言苦。
二是师道尊严,殚精竭虑。我的班主任、年级组长相昌民先生白发丹心,全时全程守候,对每个有情绪波动的同学因势利导,苦口婆心,勉励有加。我记得考化学严重失手,一时心烦意乱。返校班车上我靠着车门一路沉默。老先生从我满脸沮丧中发现问题,一路为我加油打气,叮嘱我放下包袱,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待考科目。7月9日考完那天,学生们如释重负,相先生则身心交瘁,回到家倚着沙发就倒头痛睡。弹指一挥间差不多30年过去,考场细节已经模糊,而师表风范却历历在目。
后来拿到分数,果然化学不及格,其他科目则正常发挥。承蒙北大不弃,招我进入燕园,开启了一个全新世界。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每年一到六月,高考便成“压倒一切”的大事。全社会皆屏息凝神,一切公共服?瘴?高考让路:工地停工,交警加班,道路让行,各种“高考护考车队”浩浩荡荡上街。对高考的过度重视带来了普遍的恐慌和挫败感,使得越来越多精英家庭的父母开始考虑其他的选择,例如把孩子送到国外……对于这种围绕高考发生的现象,各位如何看待?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程基伟:崇学重教、望子成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面对高考发生的各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优质高等教育的供给严重不足。每年“985”大学的录取人数占录取总量的10%都不到,“上大学容易、上好大学难”成为普遍现象。竞争激烈、进不了国内名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