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史名词解释世界史名词解释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一批先进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反对神学教条和封建愚昧,进而批判和否定旧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德国的莱布尼茨和莱辛等。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美国人权法案
1787年5月25日到9月17日美国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它取代1781年《邦联条例》成为美国的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制宪会议由华盛顿主持,出席会议的共55人,在政治态度上多是保守派,代表人物汉米尔顿。只有富兰克林和路德·马丁两名民主派参加会议。最后通过了联邦宪法。这部宪法基本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后在群众压力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斗争下,于1789年7月又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1791年12月15日正式生效,即著名的《人权法案》。
雅各宾俱乐部,又叫“雅各宾党”(Jacobin)、“雅各宾派”。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资产阶级激进分子的政治团体。1789年常于雅各宾修道院集会,故名“雅各宾俱乐部”,开始的时期成分较为复杂,1791年7月和1792年10月,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先后分裂出去,雅各宾俱乐部成为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激进分子的法国大革命之主派。1793年6月,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取得政权。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雅各宾俱乐部实行雅各宾专政,组织爱国力量,打击国内外的反革命势力,限制资产阶级的投机活动,规定物价的最高限额,消灭封建制度,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但雅各宾俱乐部内部意见不一。丹东派在1793年秋冬主张放松雅各宾专政,阿贝尔派则主张加强雅各宾专政。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两派领导人。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俱乐部的政权和雅各宾专政。1794年7月,领袖罗伯斯比尔被处决,雅各宾俱乐部关闭。
斐扬俱乐部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保守的政治俱乐部,其党员原为雅各宾党的党员。以在巴黎土伊勒里宫附近的前斐扬修道院集会得名。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开始行动,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变”,史上通称“雾月18日政变”。
七年战争(1756-1763):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北方战争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战争。到17世纪末叶俄国仍是一个内陆国家。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沟通对外贸易渠道,迫切要求争夺出海口。当时瑞典作为欧洲北方的一个强国控制着波罗的海沿岸和出海口。彼得一世改革中的俄国,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1709年6月,俄国陆军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大败瑞典军 队,1720年,俄军又击败瑞典海军,开始在瑞典本土登陆,兵锋直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次年四月,瑞典被迫求和。根据战后的和约,俄国夺取了芬兰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和阿脱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各个创意园区大集合上海各个创意园区大集合.doc
- 上海周边温泉旅游推荐上海周边温泉旅游推荐.pdf
-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西班牙语综合备考经验分享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西班牙语综合备考经验分享.pdf
- 上海国际汽车城东方瑞仕幼儿园_致正建筑工作室上海国际汽车城东方瑞仕幼儿园_致正建筑工作室.pdf
- 上海外滩震旦大屏幕广告2012年报价a上海外滩震旦大屏幕广告2012年报价a.ppt
- 上海地理等级考试题上海地理等级考试题.pdf
- 上海大学 上大 1997年现代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上海大学 上大 1997年现代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 上海大学2013新生选课推荐上海大学2013新生选课推荐.pdf
- 上海大学汇编语言实验内容1-5上海大学汇编语言实验内容1-5.doc
- 上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上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