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调查

前 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之根,自2007年始,党的十七大从国情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部署,提出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因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我们在东营市调研了以吕剧为代表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毫无疑问政府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发扬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立、健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体系建设与完善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也是对吕剧等民间非物资文化遗产自身的涅磐重生。现实的发展道路不免坎坷,文化突围,路在何方?2009年7月5日至20日,调研团队分别奔赴东营市、东营区、广饶县、牛庄镇等地对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民间文化团体以及群众开展了调研,总计在黄河三角洲行程400多公里,通过与民间艺人、政府工作人员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参观农家书屋及博物馆等活动,获得了大量关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调研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民间文化遗产文献资料,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相应措施进行了考察。 第一章 寻根之旅—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生存状况调查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我国政府积极履行缔约国的义务,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和宣传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约》中发布的最新定义,它是指“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公约》从概念框架上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 (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山东省东营市目前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吕剧和短穗花鼓,此外还有民间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数目庞大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次调研中,我们有代表性的选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它民间文化遗产展开延伸探讨,在政策背景下探索民间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1东营区牛庄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研 1.1.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牛庄镇概况 吕剧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其创始人是牛庄镇时家村民间艺人时殿元,牛庄镇也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民间吕剧艺术之乡”称号,牛庄镇庄户剧团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因此,调研队的首站便选在了吕剧发源地——千年古镇牛庄。 2003年7月7日,经山东省文化厅批准在东营市成立山东省吕剧博物院。东营区牛庄镇被授予山东省民间吕剧艺术之乡,牛庄镇时家村也建立了吕剧陈列室,为吕剧的保护、传承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想听吕剧腔,请到时谭武杜张(村)”,此话说得是山东地方戏曲吕剧在其发源地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受群众欢迎的程度,时、谭、武、杜、张是牛庄镇东的五个村落,被誉为牛庄镇“五朵金花”。根据镇政府介绍,牛庄镇依托吕剧故乡、革命老区、民俗工艺、生态农业等板块,重点扶持 “乡村风情游”,主要是突出“时谭武杜张”五朵金花吕剧故乡观光、杜北水库生态旅游观光、牛庄革命烈士祠瞻仰等方面,同时,充分挖掘发展解家草编、曹家剪纸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突出民俗风情游特色,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吕剧故乡的文化底蕴,享受“农家风情”的独特风情。 2008年国家公布了第二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吕剧位列传统戏剧名录。吕剧发源于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迄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山东戏曲的主打剧种,是全国八大优秀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吕剧博采众长,曲调活泼,语言通俗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深得人民群众喜爱,被誉为“一个多世纪驴跑村巷,一个多世纪冠冕辉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曲。生长在牛庄镇的人们天生就对吕剧有着特殊的偏爱, “锣鼓一响,手脚发痒”,“一家人亮开嗓子就开唱,一台戏不用外人帮”,“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这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就是当地人喜爱吕剧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熏陶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气息。(本章节图为大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瑞杰家实地采访调研) 1.1.2农村基层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研 位于牛庄镇的大杜村就是“五朵金花”中的“杜”,由于目前大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全镇中最好,2008年大杜村获得了“山东省小康文明村”称号,文化工作诸多方面值得借鉴。大杜村现有居民500户,1500余人。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棉花、外出务工、跑运输为主,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