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

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 ·49·(总)广西中医药2006年4月第29卷第2期111 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 刘丹广西中医学院2005级研究生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179号 蓝青强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530011 刘薇薇天津中医学院300193 任明天津天士力研究院300402 关键词糖尿病;从脾虚论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19(2006)02-0049-02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因胰岛 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 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 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共同标志。其 主要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身 体消瘦,即常说的“三多一少”。此病属 于中医学之“消瘅”、“消渴”的范畴,历 代医家多认为此病的病机以阴虚为 本,燥热为标,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论 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基本原 则,佐以润肺、清胃、滋阴补肾等法,其 病位在肺、胃、肾,对脾却少有论及。但 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多有困倦乏力、 少气懒言、脘闷纳呆、口淡乏味、舌淡 体胖大等脾气虚弱见症,且每从脾论 治,收效甚捷。因此笔者认为在糖尿病 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脾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现将糖尿病从脾虚论治探讨 如下。 1从生理上认识 胰的内分泌部可分泌胰岛素,调 节血糖代谢;外分泌部可分泌胰液,促 进消化,这些亦属于中医“脾”的功能 范畴。刘敏[1]认为血糖是一种由饮入 的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若脾气健 运,精微物质(血糖)就得以上归于肺, 再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将精微 物质(血糖)敷布全身,内养五脏六 腑,外濡四肢百骸。如果精微物质不能 运达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而被利用,蓄 积于血液之中,则造成血糖升高。由 此可见,血糖的调节依赖于脾的健 运。另一方面,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 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必 须经过胰腺外分泌细胞分泌的胰淀粉 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的化学消化后 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如果胰腺分泌 这些消化酶的作用减弱或功能失常, 各种物质消化吸收障碍,使机体无法 获得足够的营养,就会出现气血生化 不足的脾虚现象,即垂体-下丘脑- 胰腺轴功能失调[2]。因此从胰的生理 功能来看,胰亦属中医“脾”的范畴。 2糖尿病的症状表现多与脾虚有关 张延群等[3,4]在对河南省2 080例 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谱的流行病学调 查研究中发现: 75.72%的患者有乏力 倦怠的症状,居第一位; 53.22%的患 者有消瘦或体重下降的症状,居第三 位; 28.22%的患者有便溏、腹泻的症 状,居第十位; 28.12%的患者有气短 或声低懒言的症状,居第十一位; 24.18%的患者有纳差、腹胀的症状, 居第十二位。由此可见糖尿病与脾虚 的关系十分密切。 3脾虚是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多环节 长期作用的结果,其原因多是饮食不 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 禀赋不足,形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大 病初愈,调养失慎等,造成脾气虚弱, 脾不健运。若脾气不足,失其健运,则 水谷不化,精微日少,上不能输津以养 肺,下不能助生精以滋肾,见口渴、口 干、多饮、多尿等症状。《素问·藏气法 时论》曰:“脾病者,身重善饮。”《灵 枢·本藏》曰:“脾脆,善病消瘅。”说明 脾之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而导 致脾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饮食不节损伤脾气《素问 ·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 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患者长期嗜 食肥甘炙煿、醇酒厚味,导致脾气损 伤,运化水谷之能失职,这是其一。其 二,有关资料显示“中年以上成年型 糖尿病患者有10%-60%至少在起病 时或早期有多食及肥胖……糖尿病的 发病率与肥胖成正比。”而“肥胖的成 因除内分泌病变外,又有一种过度摄 食的倾向。”提示饮食过饱也是糖尿病 致病的一大主因[5]。再次,青少年因为 形体消瘦、营养不良而罹患糖尿病,此 种病被WHO定名为“与营养不良有关 的糖尿病”。长期饮食过饥,营养不良, 则脾无水谷以运化,无精微以布散,也 可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这是导致糖 尿病的又一原因。 3.2情志不畅伤脾肝主疏泄,调畅 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的正常运行。情 志不畅,思虑过度,肝郁气结,乘脾犯 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精微不得 布散,浊阴不降,消渴遂起。 3.3过用滋腻滞脾糖尿病患者病 程较长,久病脾虚,或老年患者,脾胃 虚弱,此时若偏执阴虚燥热之论,过用 苦寒清热或甘寒滋腻制品,则影响脾 胃的正常生理功能。 4糖尿病的病位在脾 4.1甘为脾味《素问·奇病论》曰: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 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可见, 甘为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