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在日出.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曹禺在日出

三十年代戏剧 第一节 30年代戏剧概述 (一)戏剧大众化 当时戏剧运动活跃的有五大剧社: 南国社(田汉) 复旦剧社(洪深) 上海戏剧协社(应云卫) 辛酉剧社(朱襄丞、袁牧之) 摩登剧社(陈白尘) 1.上海艺术剧社:30年代著名的文艺社团。又称“艺术剧社”,1929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冯乃超、郑伯奇、夏衍、钱杏邨等,郑伯奇任社长。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的主张。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使中国的现代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个性解放潮流转而走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强调中国戏剧运动要以唯物论的立场、无产阶级的意识,“阐明社会的矛盾,引导大众发生一种革命的热情来反抗奋斗,达到革命的目的”。主要刊物《艺术》月刊、《沙仑》月刊和《戏剧论文集》。曾演出独幕剧《阿珍》。 2、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8月,以艺术剧社为基础,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实践着“演剧大众化”的口号,强调演剧是“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所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艺术”。推动了戏剧的大众普及。这一戏剧主张把五四时期的社会问题剧观念发展为政治宣传剧思想,为后来成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主导思想。 3.国防戏剧:从1936年开始的国防戏剧,是30年代戏剧运动的又一转折。“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春天,“左联”解散,在这之前,左翼“剧联”也已在1935年冬自动解散,配合“国防文学”口号提出了“国防戏剧”的口号,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口号,不久,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戏剧运动在新的形势下走向抗日救亡的新阶段。在艺术形式上则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戏剧”。在“国防戏剧”热潮中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作。如“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夏衍的《赛金花》、《自由魂》(即《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其中历史讽喻剧《赛金花》曾被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4.熊佛西主持下的“农民戏剧实验”(河北定县):主要为了“面向大众,特别是中国的农民观众”,以文艺教育救愚的目的。他认为“戏剧是组织民众最有力量的艺术”。观众与演员一同演出的方式对戏剧的演出形式是一种创造。 (二)几个重要的戏剧作家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李建吾、夏衍、曹禺。 剧作的基本内容: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着力描写贫富不均,军阀混战,农村破产,抗战风云,反帝爱国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表达具有时代气息的主题。 洪琛积极倡导“国防戏剧”,创作有剧本《走私》、《咸鱼主义》、《飞将军》、《鸡鸣早看天》等作品。 1922年,写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编剧的《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洪深早期代表作是《赵阎王》,表现了军阀统治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30年代,他开始倾向于左翼革命文艺运动,参加了左翼剧团联盟。 完成于1930年--1932年的《农村三部曲》(独幕剧《五奎桥》,三幕剧《香稻米》和四幕剧《青龙潭》),则代表了洪深30年代的新收获,它们以作者熟悉的江南农村为背景,展示了20、30年代农民的苦难遭遇,和他们从苦难中逐渐觉醒,进行自发斗争的情况。 《五奎桥》(独幕剧) 该剧描写了江南某乡村农民和封建地主围绕拆桥还是保桥展开的尖锐斗争。五奎桥位于乡村的水陆要冲,是地主周乡绅祖上建的,是封建统治的象征。在青年农民带领下,最终齐心协力拆了五奎桥。五奎桥被拆毁,象征着在农民团结反抗下地主豪绅威势的崩溃,具有深刻意义。 《五奎桥》艺术特点: 1.戏剧结构完整严密,冲突逐渐展开,波澜迭起,当冲突进入高潮,戏剧立即结束。 2.人物形象生动而又内涵深沉,语言极富个性化,有着自然而生动的舞台艺术效果。 《五奎桥》的成功,标志着洪深的剧作开始走向成熟,体现了他严谨、朴实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 《香稻米》(三幕剧) 该剧写的是农村经济破产的故事,通过对农民黄二官“丰收成灾”后的处境的刻画,揭示了农村经济破产的社会原因,是由于: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奸商盘剥、以及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该剧的戏剧冲突不如《五奎桥》集中,但是在写实程度和对话的圆熟方面却有过之。 《青龙潭》(四幕剧) 该剧反映了农民的迷信思想,用意虽然积极,但因为具体描绘时意念含混,所以引起了一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