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协商民主视野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思考
民主与法治2011.6协商民主视野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思考侯莎莎(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2)[摘要]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劳资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当前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分析国外工资集体协商的经验,应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法律体系、强化工会的职能、加强政府指导、促进行业性工资协商、培育协商公共空间,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关键词]协商民主;工资集体协商;公共空间[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11)06-0077-04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强调要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各地的实践表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收入分配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协商民主理论出发,探讨中国特色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问题。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制约因素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00年11月,《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以原国家劳动部第9号令发布,要求在企业中逐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开展平等协商、订立集体合同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近年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资集体协商得以快速推进。据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9月,全国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51.2万份,比2007年同期增加16.9万份,增长49.3%;覆盖企业90.2万个,比2007年增加28万个,增长45%;覆盖职工6177.6万人,比2007年增加2209万人,增长55.7%[1]。2010年以后,由于出现了一些过激劳资冲突事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被提上了更重要的议事日程。2010年6月,全国总工会提出力争到2012年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基本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并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2010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将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立足于通过协商来解决工资增长问题[2]。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指出,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3]。从目前情况来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工会职能较弱,指导作用欠缺。虽然各级工会组织被赋予了推行集体协商的职能,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工会在这方面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在国有企业中,工会领导多由企业领导兼任,如企业目标与职工目标不完全一致的时候,工会一般会偏向企业的利益;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由于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许多企业没有设立工会组织或形同虚设。导致工会组织,尤其是基层工会组织很难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起到应有的指导推进作用。二是缺少工人参与,理性协商不足。中国目前还是买方劳动力市场,在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下,劳资[收稿日期]2011-02-01[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协商民主视阈下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09G005);西北政法大学青年科研项目“协商民主理论与利益表达机制研究”。[作者简介]侯莎莎(1978-),女,陕西高陵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从事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研究。77保障,还从缩短工作时间、实行弹性工作时间等方面保护了职工权益。印度有关劳资纠纷的法律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开始制定,独立之后又进行了增补。1926年,英国殖民时期颁布的《工会法》,承认了印度早期的工会运动。1947年印度独立后,政府制定了《工业纠纷法》,明确政府可以指派解决劳动纠纷的“协调官”、“和解委员会”、“调查法院”和“工业纠纷法院”等。1956年,印度政府修订了这一法律,成立了“劳工法院”和“全国劳工纠纷法院”。印度鼓励劳资双方通过和解方式化解劳资纠纷,所依照的程序为:协商讨论、谈判、和解、调解和法律裁决。由于印度司法部门工作效率低,一个劳资纠纷案件拖上10余年没有结果也是司空见惯,劳资双方一般更愿意通过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综观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劳资纠纷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法律体系完备。美国《全国劳动关系法》对引发劳资纠纷的各种可能情况,以及谈判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都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德国的劳动法律体系更加完备。除《德国民法典》对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了原则性规定外,德国还制定了《工人保护法》、《工作时间法》、《解雇保护法》等70多部全国性法律法规。德国各州也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