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820171213353.docVIP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82017121335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820171213353

跟踪强化训练(八) 一、选择题 (2017·高考考前押题冲刺地理卷(二))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 海退 ③→④ 海进 B.①→② 海进 ③→④ 海退 C.①→② 海进 ③→④ 海进 D.①→② 海退 ③→④ 海退 2.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 A.甲 乙 丙 B.甲 丙 乙 C.乙 丙 甲 D.丙 乙 甲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第1题,由材料“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可知,①→②为石灰岩→页岩,反映当地的地质环境是从深海过渡到浅海,为海退;③→④为砂砾岩→砂岩,海水深度变深,是海进,A正确。第2题,图中甲是褶皱、乙是断层、丙是侵入岩,从图中看,整个褶皱都出现了断层,说明先褶皱后断层;图中侵入岩也出了断层,说明先有侵入岩后断层;图中侵入覆盖了褶皱,说明先褶皱后侵入,正确的排列是褶皱、侵入、断层,B正确。 [答案] 1.A 2.B (2017·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 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 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 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 4.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 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 B.植被稀疏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地势起伏较小 [解析] 根据图示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的是断层构造,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暖湿的环境条件下,受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第3题,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甲位于背斜的顶部,A错。隧道沿线有两处穿过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B错。图中的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C对。F1断层形成可能与F2断层在同一时期,D错。第4题,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该地岩层以碳酸岩为主,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A对。植被稀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起伏较小不是岩溶地貌分布的主要原因,B、C、D错。 [答案] 3.C 4.A (2017·郑州三模)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5~6题。 5.①坡是(  )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解析] 图示①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 [答案] B 6.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 [解析] 图示②④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 [答案] D (2017·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7~8题。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东北部台北县万里乡。在2000多万年前,台湾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地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台湾岛,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陆地)。接下来,在海浪、雨水及风的侵蚀和地壳不断的抬升下,形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蕈状石的演育过程要历经千百年,一颗颗活像是大香菇的蕈状石,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风景。整个野柳公园内有180余个,完整地记录了蕈状石的演育过程。 图Ⅰ为野柳地质公园位置图,图Ⅱ为野柳公园中著名景舰“女王头”,图Ⅲ为“蕈状岩”形成过程示意图——初期:海平面以下倾斜的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解理(裂隙)。中期:岩层露出海平面,受到海水的侵蚀解理越来越大。后期:地壳继续上升,下层岩石接收海水侵蚀,由于岩石较软,侵蚀较快逐渐形成脖子较细的“女王头”。 7.“女王头”是典型的蕈状岩,关于“女王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其顶部“蜂窝”状岩石为玄武岩 B.其形成过程开始于海相沉积环境 C.其形成初期主要经历了水平挤压及海水侵蚀 D.其形成的后期主要地质作用为风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