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废科举
废科举
19:59 2010/12/12一 废科举
原因:
第一、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
第 二、科举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最后,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 状况:1901-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官制、筹饷练兵、振兴商务、育才兴学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便是废科举。1901年8月29日,诏命自明年始,乡试会试等试策论,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同时停止武生童考试和武科乡会试。废八股、停武科后,教育制度亦随之一变。9月14日,清廷谕令整饬京师大学堂,将京师及各省的官学、书院等改为学堂,广兴实学。但科举制既存,士子们仍旧热衷功名,对学堂“大率观望迁延”,新式教育并不能很见成效。1903年3月13日,袁世凯、张之洞联衔上奏,请遞减科举,以兴学校。1905年9月2日,直隶总督袁世凯又会同赵尔巽、张之洞、周馥等人,再次奏请停科举、广学校。清政府遂宣布废止科举,下诏“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科举考试亦即停止。”至此,这一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度,几经周折,终归废弃。严复将此一举措称为无异于古之废封建的“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 详细过程: 袁世凯和张之洞联衔上奏,请求立停科举。慈禧太后便召开御前会议。一番争吵后,慈禧总结道:“科举好,旧车道儿上通着官场,学子们自然趋之若鹜;新学也好,可没个实际前途,谁愿意上道儿呀?这里边的是非,就没个了断。今儿个,咱们就一块儿 了断了它。”了断的方式是举手表决,众臣不禁集体下跪,群呼“老佛爷圣明”。慈禧说:“别的事儿说我圣明也就罢了,事关国家一千多年的典章制度,我一个人可是不敢‘圣明’。这一回呀,你们都得跟着我‘圣明’一回。”于是袁世凯头一个举手:“臣赞同。”大家都跟着举手,就这么把延续1300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了。这是1905年发生的事,至今整100年。 为什么要废科举?袁世凯在奏折中说得很清楚:科举不废,新学不兴。科举俗称“官学”,废科举堵死“学而优则仕”的路,学子们只好上“新学”。废科举前,经营60多年,新学堂只有8277所,废科举后的第二年,1906年达到2.3862万所,1907年3.7万所,1909年5.9117万所。学生呢?1905年不足26万人,1909年达到163.9641万人。此前,新学制已经建立。1902年颁布“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首次确立现代教育体系,普通教育分初等、中等、高等,三个级别,层次分明;专门教育有了师范学堂、法政学堂、存古学堂、农工商矿等实业学堂以及方言、医学、体操、美术、警务等专门学堂。可以说,教育从古代官学化到近代科学化、知识化、实用化、专门化的转向,在100年前初步完成。 袁世凯一言废科举,按说功劳大了,但却受到攻击,史料上说,“朝野之士,集矢项城”。估计要是没清兵护卫,走到大街上,那些“我有笔如刀”的秀才举人们,会乱刀砍死他。这也难怪,人家做了半辈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顷刻间一枕黄粱;读“四书五经”,钓“布衣卿相”,此乃读书人最高境界,这才刚溜达到半道上,你就让人家魂断科举路―――这个袁世凯,真不是东西!于是那些没了“仕途”的学子们开始编派他。朝廷那么多大臣,却是他一个疆吏提议废科举,这其中定有原因。原来他从小就不爱读书,一生连个秀才也没混上,所以这小子痛恨科举啊,一朝权在手,先拿科举制开刀,敢情是为报私仇! 科举制度的废除,其实对国人并不突然,已有60多年的科学启蒙为新学奠基,清朝政府不过顺乎时代潮流罢了。当年,《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把这一事件同清廷即将开展的宪政改革顺理成章地捆绑在一起:“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辛亥革命后,莫理循在袁世凯总统府中,做了外籍政治顾问。 影响:科举之制,自隋而肇始,于唐、宋时完备,明、清承之,至清末废除时已存在1300余年。作为传统中国的一项核心制度,科举之存在,上及家国的长治久安、下系个人的功名利禄,集教育、政治、文化等各项功能于一身,将整个中国维持在一种社会分层、又垂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然则1905年一纸诏书,科举即废,其影响,无论对传统政治之终结、还是现代政治之开启,莫不至为深远。 科举制度的废除,改变了久被非议而又不可触动的传统教育制度,做成了戊戌变法想做而没有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